《天盛律令》中的“契丹”和“女直” 《天盛律令》是西夏天盛年间(1149-1170)颁布的法典。卷首题“”,通行汉译作“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宋史》卷486《夏国传下》载:“宋绍兴十八年(西夏天盛二年,1150年),复建内学,选名儒主之。增修律成,赐名《鼎新》。”①据此,有些学者主张当改译作“天盛革故鼎新律...
那么在借鉴北宋法制原则后,西夏制定的《天盛律令》有何特征?党项民族历来具有尚武精神,多有争斗发生。他们在处理内部事务时,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规,只是按照传统的杀人者偿命的管理方式进行内部秩序的调整,《旧唐书▪党项羌传》载,党项“俗尚武,无法令赋役”。这就能看出党项人在解决争端时,依据的办法就是用...
西夏颁布的《天盛律令》,是中国历史上以少数民族文字颁行的第一部律典。其首卷规定,企图危害国家政权和颠覆皇权统治的“谋逆”和“背叛”,以及“不孝”“不睦”“内乱”等违犯家族伦常的罪行属于“十恶”,须予以严惩。这反映了( ) A. 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需求 B. 西夏沿用宋朝法律体系 C. 儒家伦理传统影响深刻 D...
《天盛律令》是以唐朝的法律为蓝本制定的内容包括,刑事行政管理,军事民事等相关内容的具体条文,党项民族的传统特点,对法律进行完善,西夏法律编撰是诸多法律的原则,对债务,管理、对外贸易,军事制度,官员制度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反馈 收藏
历史事件> 天盛律令 西夏仁宗天盛(公元1149-1169年)时,在前代律令基础上,依仿宋朝政书体例,用西夏文字编纂的一部政治制度与法令专书。全名《天盛年改新定律令》,或称《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名剪》。除目录外,全书共二十卷(册)。除刑律外,还全面规定了西夏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土地占有与买卖...
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天盛律令》)是在中国黑水城遗址出土的一部西夏文珍贵古籍。1908—1909年,一支由科兹洛夫(П·К·Козлов)率领的俄国考察队两次到中国的黑水城遗址,盗走了大量文献文物,其中就包括此部法典。《天盛律令》最早的著录见于 《国立北平图画馆馆刊》第四卷第三号《西夏...
二 俄藏《天盛律令》职官门图版后记内容摘要 本书分上、下篇对《天盛律令》职官门进行探讨。上篇是对文献的整理考释,通过对俄藏《天盛律令》卷十的原始西夏文本进行录文、翻译、考释,并与汉译本《天盛律令》进行一定的校勘,以便得到更为可靠的译本,为后面的研究打好基础。下篇根据《天盛律令》卷十所提供的文献...
《天盛律令》规定,在债务人到期不能如约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不能“强力”用债务人的屋舍、畜物和田地等财产来抵债。在借贷活动中,行为人如果违反这种规定,那么其可能面临着“本利债量减算”的后果。1.催索债利中的官方介入 “负债不还”的不同情形,分别是“赖债不还”和“无所还债”。对于第一种情形,“不...
不同于《唐律疏议》和《宋刑统》, 《天盛律令》 专设《节亲门》 , 内容涉及西夏社会的亲属关系和服丧制度, 有助于我们了 解西夏社会的基本亲属关系。 克恰诺夫和史金波等先生最先对《天盛律令》 进行了 全文翻译, 此后人们借助《节亲门》 的相关内容研究西夏的亲属关系和服丧制度,但学界对《节亲门》 的...
《天盛律令》是以唐朝的法律为蓝本制定的内容包括,刑事行政管理,军事民事等相关内容的具体条文,同时也结合党项民族的传统特点,对法律进行完善,西夏法律编撰是诸多法律相结合的原则,对债务纠纷,税务管理、对外贸易,军事制度,官员制度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