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二字,与人欲相反。天理是存心行事之准则,犹如工匠有规矩、射箭有靶子。凡事只要遵循天理就是对的,舍弃天理便是错的。遵循天理而行事必能克己奉公,舍弃天理而行事势必徇私舞弊。遵循天理而行则为品德高尚之君子,舍弃天理而行将沦为无耻下流之小人。遵循天理而行之人则存心仁慈宽恕,天道必然保佑他,常与福缘同在...
王阳明回答说:“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在天理上。”如果只懂“主一”,却不明白它其实就是天理,那在有事的时候就会追逐外物,没事的时候就会凭空臆想。只有不管有事没事都一心在天理上下功夫,才能做到居敬和穷理。说到穷理的专一,就是居敬;而居敬的精密,就是穷理。不是居敬后,又有一个心去穷理,穷理时,又有...
天命①之谓性②,率③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⑤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⑥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⑦,发而皆中节⑧谓之和⑨。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⑩焉,万物育焉。 【...
以言讥人,此学者之大病,取祸之大端也。夫君子存心皆天理,天理存则心平而气和,心平而气和则人有过自能容之矣,尚何以言讥之哉?大抵好以言讥人者,必其忮心之重者也。惟其忮心之重也,所以见人富贵则忌之,见人声名则疾之。忌之疾之之心,蓄之于平日,讥之激之之言,发之于寻常,殊不知结怨已深,构祸已稔...
D.陆九渊认为教育可以存心、去蒙蔽,可用以教化人性,他把教育内容分为道和艺两部分,道即理,艺指技能,要求在深入理解理的基础上去掌握技能,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故选D项。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明理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把握。本题主要考查陆九渊的教育思想理论,考查学生获取...
1朱熹在发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见解时强调:“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这表明朱熹( )A. 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B. 有重人伦、轻自然的治学倾向C. 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D. 提出“穿衣...
头上有青天作事须有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来源:陈最峰景登牧晋州自题厅事联
其意思是说:反省体察是在有事时的存养天性,存养心性是在无事时对天理的反省体察。从中可以看出,省察和存养,本就是一回事。按照王阳明的解释,省察,是检查念头发动的刹那是否有良知;存养,就是修养善良之性,就是致良知。其目的就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当一个人能把反省体察和存心养性合二为一的时候,那么,他...
【精彩片段】《于成龙》眼前是瘠地,做事存天理,存心与民共治2020-07-13 09:41:26 冬冬说影视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冬冬说影视 1473粉丝 带你玩转影视、综艺剧 01:38 康熙王朝:康熙不在太子狂妄没边,竟敢处罚朝臣,耍得一手好...
朱熹提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王阳明强调“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二者的言论( ) A. 表明理学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B. 旨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 意味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D. 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