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时候,曾国藩到了天津。过了十来天,曾国藩给朝廷递了个有关天津教案的分析报告。就因为这份奏折,在天津遭到了众人的指责批评,就连一直把曾国藩当作骄傲的湖南老乡,也都觉得曾国藩这事太丢人了。甚至有人骂曾国藩是“卖国贼”,还想把他给除掉呢。就这么着,曾国藩多年积攒下来的好名声全都给毁没了。您...
在处理天津地方官员方面,曾国藩革职查办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并将提督陈国瑞交总理衙门查办。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曾国藩仍未能平息国内民众的愤怒,反而引发更大反感。舆论哗然,曾国藩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旅居北京的湖南同乡宣布将他除名,并砸毁了曾国藩手书的“湖南会馆”匾额。最终,清政府改派李鸿章为直隶总督...
我们都知道“功高震主”这个词,若是一个臣子的功劳太高的话,对皇权来说就是一种极大地威胁。慈禧虽然不是皇帝,但却是大清实际的掌权者,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曾国藩的威望,已经让慈禧非常地忌惮,恰好有这么一个机会直接让曾国藩名誉扫地,慈禧何乐而不为呢?这一年慈禧虽然只有35岁,掌握大清实权也只有七八年的时间...
谕旨里面说:“曾国藩病尚未痊,近日已再行赏假一月,惟此案关系紧要,曾国藩精神如可支持,着前赴天津,与崇厚会商办理。……曾国藩务当体察情形,迅速持平办理,以顺舆情而维大局。” 虽然谕旨里以商量的口吻,询问曾国藩是否能去天津,但曾国藩心知肚明,自己是直隶总督,处理发生在境内的“天津教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虑了许久,曾国藩下定了一个艰难的决心:要向其他受影响的国家进行赔偿,免去天津道台、知府和知县的职务,并且处决7到8个人,对20多个人进行惩罚。这个处理方案,显然是想在老百姓、朝廷和外来势力之间找个中庸之道。可最终的结果却让大家都不满意。老百姓觉得,曾国藩在处理那些教案的时候宽厚得有点过,根本没把...
删掉了他为中国人说话的五条,于是天下人看到的就只有曾国潘为洋人说话的部分。因为这个“只帮洋人说话”的奏折,曾国藩一下子变成了人民公敌,甚至掀起了“反曾运动”。此次天津教案导致曾国藩精神受到极大打击,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救,郁郁而终。本文作者:尚钰岚 ...
六月二十三日,曾国藩的《查明天津教案大概情形折》送达军机处。曾国藩确认迷拐、挖心挖眼做药引之说均系谣言,他建议朝廷下诏“一以雪洋人之冤,一以解士民之惑”,并将张光藻、刘杰等官员交刑部议罪。二十五日,两宫太后召王公大臣、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十九名官员至乾清宫西暖阁廷议,不过这次廷议“洋务派”被...
曾国藩的无奈 清廷指派曾国藩来负责对天津教案进行处置。当然这是一个明显的坑。虽然客观来说,洋人确实在清朝地盘上横行不法,但是,说洋人拿小孩五脏六腑炼药,还借此杀了这群洋人,这一点,确实洋人占理;但是,老百姓之所以杀洋人,也是事出有因:毕竟那会儿老百姓认知水平有限,加上确实洋人没干好事儿,所以老...
因此,清廷的实际“当家人”慈禧太后在权衡再三后,决定请声震中外、熟悉洋务的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出山”,让他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处理这场无比棘手的教案。 曾国藩此时已是花甲老翁,身体孱弱多病,加之天津教案非常棘手,深感一旦处置不当,不仅会有引发战争的危险,还将毁掉自己的一世英名。正因如此,曾国藩认为此行必定...
因此慈禧太后一直不遗余力的打击曾国藩。 此次天津教案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洋人有多么凶残,慈禧太后可是心知肚明,此次的案子不按洋人的意思办,他们岂能善罢甘休,按照洋人的意思办,则又难免有丧权辱国的骂名。这么棘手的事,怎么能不让曾国藩顶在前面。 当时的曾国藩肝病严重,右眼失明,朝不保夕,他甚至都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