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出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认为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张松如指出,“老子把他从自然界得来的这种直观的认识,运用到人类社会,面对当时社会的贫富对立,阶级压迫的不合理现实,他认为‘人之道’也应该像好比张弓的‘...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益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天道的规则,难道就跟拉弓一样吗!拉的高的给压下来一点,拉的低的给举高...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指天然之道,“天命”指天然的机遇(荀子:“命,节遇也”).把天道解为天神,是往祖宗头上泼迷信的脏水!管子对道的理解是“尔序其成谓之道.”;关尹子对道的理解是“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老子对道的理解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描述了宇宙间自然运行的法则。在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遵循着“平衡”的原则。当天平的一端过重时,自然的力量会使其逐渐减轻;而当另一端过轻时,自然的力量又会使其逐渐增加,从而达到平衡。这种平衡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宇宙间万物运行的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上天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以此保持相对的平衡,这样世界才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不断向前发展。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而人类的确不是这样,人类与上天是相反的。人间法则是弱肉强食,从本已不足那里抢夺过来奉献给有余的。这是因为人类贪婪自私,造成强者...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损有余的部分,用来补充不足的地方;但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它总是减损不足的,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的不足...
所以天道是减有余而补不足。但人类社会则不同,总是减少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让那些有余的人奉献出来为天下做贡献?只有得道的人。所以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其功,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解释:天道运行的特点,是减损管理者有余的私心私欲,用天下的长治久安来弥补不足。解析:天道运行的特点,是减损有余的来弥补不足的,这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大道德性充足的管理者,对外物的占有欲望柔弱,立政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造福百姓,就能获得天下百姓之心,就能让江山...
第七十七章 天道损补 1【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耶。2【详解】上一章老子教世人要柔和谦下处下,而不是选...
有德才有得。可以说,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都已经功成名就,造福一方。结束语——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静下心想一想,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么,什么对自己而言才是真正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是心灵的自由快乐,还是金钱名利?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也就更容易找到人生的方向,不至于虚度这仅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