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侄子颜泉明残缺的腿骨。颜真卿目睹了兄长一家的惨况后,他悲痛欲绝,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因为太过伤痛,颜真卿在书写时笔迹显得有些凌乱,还有多处涂改的痕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能体现出颜真卿悲痛的心情: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你知道天下第二行书是什么吗?它就是《祭侄文稿》。我也是在游览正定博物馆时才知道的,馆内竟然有两处存放了《祭侄文稿》的复制品。📜《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颜杲卿曾是常山太守,而正定县就隶属于常山郡。在安史之乱期间,颜杲卿率领孤军奋战,面对“贼臣不救,孤城...
00:00 / 00:00 倍速 当前设备不支持播放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70017001.199-90b76a14a8f319ff4595c4d3d356202f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为何涂涂改改、错字不少?背后的故事太震撼了!展开 2024-07-27 17:36 发布于河南|5万 观看 327 19 65 30 手机看 ...
最后,被叛军缢杀,谥号“文忠”。 天下三大行书里,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状态微醺,心境是快意潇洒。 苏东坡的《寒食帖》,是凄苦沉郁。 颜真卿呢,则是愤懑悲壮,沉痛压抑。 这三篇,皆为无心行书却不期而至巅毫,真实心境下的感情流露,故而深刻隽永。 后世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写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
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是出自书法家颜真卿之笔的《祭侄文稿》。说到这可能有些人会有些惊讶,我们都知道颜真卿最为著名的是他的颜体楷书,颜真卿与柳公权二人的楷书并称“颜筋柳骨”,他留下的《多宝塔碑》是很多人的学习书法临帖的入门之作。对于他的行书,不是对书法有所了解的人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那...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背后,是颜真卿家族中一个让人落泪的故事 在盛世大唐,有一位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名叫颜真卿。他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不幸亡故了,后来,便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导他。他长大成人后学问渊博,对母亲非常孝顺。 通过自己艰辛的求学道路,颜真卿在...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祭侄文稿》的用笔随颜真卿的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在这篇名动天下的行书背后,却有一个悲壮的故事。 颜真卿出生在一个家风严谨的书香门第,他的父辈们个个成绩优秀,品德...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一句传唱千古的话语——“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这句话是出自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就是那篇传世千年的“天下第二行书”,在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失传的情况下,《祭侄文稿》便就是实际上的“第一行书”。只要搜索过《祭侄文稿》图片的都应该知道,《...
除了楷书之外,他的行草书也因为气韵连贯飞扬,而散发着一种别开生面的韵致来。他的《祭侄文稿》还被后世书法家誉为了“天下第二行书”。而关于这篇作品,还有一段凄然的历史。 752年(天宝十一年),一身正气的颜真卿因长期被宰相杨国忠嫌弃,因此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
由于这幅作品中的书法融合了笔者颜真卿的哀痛心情,使得通篇情如潮涌,书法笔势大气磅礴、豪放不羁,将一腔愤慨激昂之情跃然纸上。所以,后人将它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那篇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784年(兴元元年),坚贞不屈的颜真卿被叛将缢杀,三军将士都为他痛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