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孔子说的这句话,很贴合宫之奇的行为。虞国有道,我辅助,虞国无道,我走。也就是说,在孔子出生的一百年前,宫之奇就已经做到了。类似宫之奇的行为在后世中是常见的,比如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但相比于这些人,宫之奇的“隐”显然更为彻底,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任何自我标榜。正如他的名字...
历史典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见:同“现”。 天下太平就出仕,不太平就退隐。 这是古人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语出《论语.泰伯》:“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折:“岂不闻圣人之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倒大来达时务也呵!” ...
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是说,局势危急的国家不能进人,局势混乱的国家不要在那里生活。天下有道的地方,就去施展你的才能,不讲道行的地方,就应该隐居而不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让人认清局势,在乱世要采取全身而退的方略;面对危机、混乱情况,也要做到该退则退,该...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作为仁人君子,肯定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对国家社稷、对社会有着崇高的使命感,这个使命感并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更多的时候是决定于天命,那么这个天命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治乱,不会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经常向朋友推荐西晋李康的《运命论》,头几句非常精彩——“治乱,运也...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陶渊明崇尚美、爱好自然、怀有理想主义,他的桃花源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例子 语出《论语·微子篇》(比干谏而死章)全句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解释:孔子说:“坚守信誉,努力学习,誓死主持正义;不入险地,不住乱境;治世则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曰:“深信好学,恪守善道。危险的国家不进入,混乱的国家不居留。国家有道则为官效力,无道则隐为平民。国家有道,个人贫贱是可耻的;国家无道,个人富贵同样是可耻的。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出自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泰伯篇》第十三章。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汉高祖之弟刘交被封为 楚元王 后,对穆生、申公等人十分恭敬。穆生不喝酒,元王每次设酒宴,都会专门为穆生准备甜米酒。等到其子王...
“天下有道则见”,不是为了做官以便求取功名富贵,而是把道义落实到政令中;“无道则隐”,不是为了保全自我而隐藏起来,而是因为无法从政在现实中实现。无论是把德能表现出来,还是隐藏起来,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要先做得端正。要想在冬季去大面积种庄稼,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不应该的。孟子说:“穷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