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是一种慢性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以骺板和关节软骨深层细胞坏死为特征,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地区低硒、饮用水有机物中毒或粮食真菌中毒等有关。以四肢关节的增粗、四肢关节的变形及全身或局部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短指、短肢以及身体矮小的症状。由于大骨节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大骨节病是发生在特定地域的一种地方病。大骨节病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采取积极主动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阻断病因传播途径,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可有效控制大骨节病新发和流行。 儿童大骨节病患者是大骨节病的原发病例,多数无明显临床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
同时,发病年龄小而疾病程度又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表现为短肢畸形,身材矮小,故大骨节病又被称为矮人病。 病因 大骨节病是缺什么引起的? 目前研究结果尚未统一,但是倾向于认为缺硒是大骨节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在大骨节病流行区域,环境中的硒元素较其他区域明显减少,同时,针对大骨节病高发地区儿童进行...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少年,严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这种疾病多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等特定地理环境中流行,与当地的水土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病区的粮食、饮水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失衡,如硒元素的缺乏,可能是大骨节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大骨节病是指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病等,国际医学界称为kaschin-beck病。大骨节病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发病,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各个年龄组都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
大骨节病,又称为肥大性骨关节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膝关节大骨节病。该病症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软骨变性和骨赘形成,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大骨节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尤其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而女性更容易发生大骨节病,这可能与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有关。大骨节病的...
大骨节病:也称“矮人病”、“算盘子病”,“柳拐子病”等,是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地方性、慢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其原发病变是发育期关节软骨、骺板软骨、骺软骨多发对称性变性、坏死和早期骨修复,导致管状长骨发育障碍,关节增粗、疼痛,肌肉松弛、萎缩和运动障碍,并继发为变形...
大骨节病症状 1.少年时期发病 由于骨骺板提前骨化,使发育出现障碍,表现为侏儒型。体型矮小,关节粗大,并有疼痛与活动受限,以踝关节发病最早,接着顺序为手指关节、膝、肘、腕、足趾关节和髋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两下肢往往出现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手指短粗小,足部扁平。发病年龄愈轻,畸形愈重。 2....
大骨节病在我国也叫矮人病,是一种地方性的变形性的骨关节疾病,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表明,可能和食用真菌感染的谷物有关。在我国主要以北方地区比较多见,好发于儿童和少年时期。在疾病的早期,主要表现为四肢关节的对称性疼痛。以负重关节为主,伴随关节僵硬以及全身的乏力感。疾病继续进展,可以造成关节软骨的破坏以及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