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打仗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得看清楚地形特点,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盲目自信,只会害人害己。唐军在大非川的惨败,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战略的失误,更是一个帝国在巅峰时期过度自信的警示。从此以后,唐朝对外扩张的步伐明显放缓,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这场战役的结局...
此战虽然名为“大非川战役”,实际上胜败决于乌海。乌海(托索湖)自古就是青藏高原上交通要道,文成公主入藏就经过这里,这里海拔在4000米左右。 疾病也让疲惫不堪的唐军战斗力削弱。薛仁贵的部队经历了一个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急速前进的过程。青藏高原本身是一个地形复杂、间有起伏的高原。唐军出发地点当在鄯州(...
其次,大非川战役胜利后,吐蕃彻底控制了吐谷浑地区。以青海湖为中心,吐蕃取得了得天独厚的马场和后勤基地。并且,相对开阔的战略进攻环境也使吐蕃有了更多的优势和机会来与周边的势力进行角逐。再说唐帝国方面。对于唐帝国来说,大非川战役的失败和安西都护府的崩溃,无疑是场军事灾难。第一,大非川战役的失败,...
大非川战役发生是为了救援属国。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就是“(吐蕃)后与吐谷浑不和,龙朔、麟德中递相表奏,各论曲直,国家依违,未为与夺。吐蕃怨怒,遂率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河源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脱身走投凉州,遣使告急。咸亨元年(670)四月,诏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
大非川战役:薛仁贵5万对吐蕃钦陵40万 公元670年5月,大唐名将薛仁贵率领5万军队开始进攻吐谷浑旧地,而吐蕃则是派出他们的战神-禄东赞的孙子钦陵。薛仁贵不愧是艺高人胆大,在战役之初就率领唐军直取大非川,这里也就是吐谷浑的政治权力中心。后来薛仁贵为了占据乌海城,切断吐蕃的增援路线,于是自己带着精锐主力...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导致吐蕃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也成为吐蕃的别部。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不久后,唐重新控制了西域安西四镇。吐蕃在此次战役中也遭受重大损失,不得不调整战略部署。唐廷在随后的东边...
唐军的冒进给了吐蕃军队各个击破的机会。薛仁贵到达河口时击破吐蕃部分部队,然后回撤到乌海城,而郭待封在主力部队出发后并没有在大非岭建立阵地,而是继续前进,刚到乌海地区就被突然出现的吐蕃军队击溃,辎重军粮全部损失,薛仁贵没有了补给也就只好撤退,在大非川遭到吐蕃军队毁灭性打击。此战虽然名为“大非川战役”...
那么这次战争就是历史中很名气的大非川战役,它是在唐总章三年时候搞出来的。上演战事的主要角色就是唐朝军队和吐蕃部落,之所以有发生这次战争,主要是因为大唐跟吐蕃争夺边疆的龟兹和疏勒,还有于阗跟焉耆这四个大集镇。在这四个地方最重要的战略军事阵地就是大非川。在这一次战事上,吐蕃将士们比较机灵,人家不跟唐军...
大非川战役失败的原因 在大飞川战役之前同于吐蕃就已经曾经大战过一次,但是影响不大,到了贞观15年的时候,松赞干布向唐求婚,不得不攻打苏州而唐军就奋起反击,大非川的战役其实就是为了救援蜀国。元年4月,赵以佑为为大将军,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督,而所谓员外大将军,阿什纳斗争,又为将军,郭士峰为副当时率领...
在分析吐蕃兵力之前,我们先来看大非川战役之前的形势。首先,吐蕃于高宗显庆元年(公元 656年)十二月,进军白兰,陷其地;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又发兵攻打吐谷浑,于龙朔三 年(公元663年)破吐谷浑于黄河上流,将其兼并;又于干封二年(公元667年)破生羌十二州;最后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四月,陷西域十八州及龟兹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