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年(唐睿宗景云二年),唐朝设了二十四名都督,分大、中、下三个等级,分别是大都督(从二品)、中都督(正三品)、下都督(从三品)。大都督府有四个,分别是扬州(今江苏扬州)、益州(今四川成都)、并州(今山西太原)、荆州(今湖北荆州)。729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增设潞州大都督府(今山西长治)...
但大都督府一直存在,并且属于明朝建立初期权力最大的机构之一。 当时,大都督能够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为了与北元政权对抗,防止北元王朝的反扑,明朝维持了100多万常备军,这些军队都隶属于大都督管理和调动。其实,对于大都督的权力,皇帝朱元璋非常忌惮。朱元璋崇尚皇权至上的逻辑,对丞相和大都督存在很大的戒心。因为,这两个...
最高级的就是大都督,大都督的数量仅仅只有4个,其治理的城市也是当时极为重要的城市之一:扬州(江苏省扬州市)、益州(四川省成都市)、并州(山西省太原市)、荆州(湖北省荆州市)。这四个城市自古以来就是重要城市,也是众多割据政权的核心城市,唐朝选择在这四个城市设立大都督,自然有着其重要的考量。首先是...
都督并非一个常设职位,而是根据需要临时派遣。如赤壁之战中,周瑜和陈普被任命为左右都督。而夷陵之战时,陆逊则被任为大都督。这都是基于特定战役的需要而设立的官职。战后,一切会回到原本状态,这也是东吴都督这个职位的特殊性。军衔与职责在三国时期常有变更,相对混乱。时而出现左右督军,时而产生大都督。又或是...
在大都督等官职的基础上,司马昭完全架空了曹髦。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遇弑后,司马昭拥立高道乡公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为文。其子司马炎称帝并且建立晋朝...
一般来说,“大都督”一职是在战时设立的,为作战期间的最高军事领导,战后一般会收回,如司马懿,陆逊等;但也有例外,如周瑜,一直担任该职。“总督”是在明朝时期开始设立的一种官职,指临时授大臣进行军务巡查,带有军事性质,如宣大总督、陕西三边总督等,其巡查范围有遍及数省者,也有限于一省内若干府州者...
严格来说,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真正的职权,其实是东吴长江前线最高统帅,对于东吴在长江下游的部队,并无指挥调动的权力。 真的拥有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权力的,整个三国在曹魏是曹真、曹爽、司马师、司马昭,东吴则只有诸葛恪一人。
此时,鲁肃接替周瑜,统领东吴水陆兵马,成为新的大都督。他到底有多厉害,凭啥成为东吴的大都督?有人提出异议,认为鲁肃是一个“老实人”,多次被诸葛亮诓骗,玩弄于股掌之间,不能胜任东吴大都督之职。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演义中,鲁肃性格敦厚,无论是对谁,都非常礼貌,给人一种很“绅士”的感觉。他将诸葛亮...
1:联刘抗曹,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由此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2:大破曹仁,周瑜和曹仁隔江相持,经过一年的交战曹仁弃夷陵城出逃。2;大都督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最后说下大都督,大都督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的简称,理论上比大将军、大司马更有含金量,非常设岗位,也为加官。再说一次,大家经常说的东吴四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前三者事实上并没有取得的正式大都督职位,只有陆逊一人实至名归。另外,吴国的权臣孙峻,蜀国的李严,魏国的司马懿,倒是如假包换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