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自开凿以来,大体可划分为三段发展历史:邗沟(春秋至隋朝)、隋唐大运河(隋朝至元朝初年)、京杭大运河(元朝至清朝末年)。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但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靠陆运劳力甚巨且道路不畅,而吴国的优势是水军和先进的开河、造船、航运技...
第一个时期是东周春秋时期.位于东南吴国的国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水利建筑,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全长近30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水利建筑,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全长近30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
1.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为扩张势力下令开凿胥溪。2. 公元前2400年左右,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此后运河不断向北和向南发展。3. 隋朝和元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形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4. 隋炀帝时期,运河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以扬州...
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从客观上看: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被许多史家列为隋的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隋唐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规模最大以及航程最远的运河。隋唐大运河南源杭州,北达北京,以古都洛阳为中心,南北共两千七百多公里,途径六个省份,穿插三大平原、五大水系。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隋唐大运河为我国古代甚至是近代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隋唐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的突出...
试题来源: 解析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反馈 收藏 ...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沟渠,这是运河的萌芽。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开凿了一系列沟渠,实现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的连接。2. 隋朝的大运河建设 隋朝时期,运河建设进入高峰。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了通济渠,连接黄河与淮河。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