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中写着大器免成,不应是晚成。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白话翻译: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
一、来源含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大的声音反而听起来无声,最大的形象反而看起来无形。它用来形容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即最完美的音乐或事物反而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不张扬的状态。 二、用法 这句话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深厚内涵、...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指最大的声音反而听起来无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最大的形象反而看起来无形,是至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出处与背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一美学观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什么意思?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展开全部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它的形状。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 若昧;进道若退;夷道...
大象,意指宏大的气象和景象。《道德经》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声响,最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老子认为,真正伟大的事物往往是不拘泥于具体形式和外在表现的,而是一种包罗万象、无形无相的境界。它超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都是出自《老子》,只是出现的章节不同,具体如下: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出自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其全文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
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现代解读 超越感官的认知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被各种感官刺激所包围,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感悟。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则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和美好往往超越了感官的认知范围,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悟。这种超越感官的认知方式,有助于我们摆脱外在的干扰,深入内心,发现生命的本质和...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其大致意思是,越好的音乐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道家经典《道德经》。它的意思是,最宏大、最深远的声音,往往不是那种喧嚣嘈杂的声音,反而接近于无声;而最高大、最无边的事物形态,也不是那种具体可触的,而是看似无形。“大音希声”讲的是真正的天籁之音,不是人间的凡响,而是宇宙自然中最和谐、最深刻的韵律。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