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网斑病的治疗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高产的大豆品种是防止该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农民朋友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2.喷药防治:在灰斑病发生初期,每亩用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或30%多抗·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2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2、防治方法: (1)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4公斤。 (2)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在发病初期或荚和易感病期喷药,尽量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根据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
1、连作。常年种植大豆,田间病菌的数量多,发生叶斑病几率大。 2、湿度大。大豆长期处于连阴雨天气时,加上田间排水不良,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容易感染叶斑病。 3、肥料不足。大豆生长过程养分不充足,长势弱,容易出现病害。 大豆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轮作。发病特别严重的地块,轮作3年以上后,再种植大豆,病害会大大...
危害叶片时,初期出现褪绿色水浸状不规则形小点,后迅速扩展变成多角形病斑,病斑中间深褐色至黑褐色,边缘还伴有褪绿晕圈,最终造成枯死。危害茎部时,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长条形病斑,后扩展变为不规则状,稍凹陷。荚和豆粒染病生暗褐色条斑。 发生规律: 病菌在种子上或未腐熟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带菌种子,出苗...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发生规律可以从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来阐述。 一、病原特征大豆细菌性斑疹病是由油菜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病害。该病菌杆状,无荚膜,无芽孢,极生单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适宜条件下,如温度25~32℃范围内,病菌能够迅速繁殖并侵染大豆植株。 二、...
(1)危害及症状 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以东北三省危害严重。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1963年统计,合江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达1000万千克,80年代以来,逐步向西扩大蔓延,现已成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迎茬...
一、大豆灰斑病的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 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子叶上呈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低温多雨时,病害扩展到生长点,病苗枯死。 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大小2-5毫米,有的病斑呈椭圆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
在发病的初期,进行喷洒浓度为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浓度为络氨铜水剂、还有浓度为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请问大豆灰斑病发病症状是什么? ( 1)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会侵染茎部、豆荚、籽粒。( 2)叶片染病:刚开始会出现红褐色的小斑点,斑点会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色,边缘呈深褐色或黑色。( 3)茎部染病:出现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褐色,边缘呈红褐色,布有细小的黑点。(...
大豆叶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上初散生灰白色不规则形病斑,扩展后大小为2-5mm,中间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后病斑干枯,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子囊壳。 【病原】:Mycosphaerella sojae Hori称大豆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黑褐色,球形至近球形,近表生,壳壁膜质,有孔口,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