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细菌斑疹病 又称细菌性叶烧病。南、北方均有发生,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豆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2mm,因病斑中央叶肉组织细胞分裂快,体积增大,细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疱状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成为斑疹状,发病重的叶片上病斑...
2.3zur基因缺失削弱大豆斑疹病菌在大豆上的致病性 为探究zur基因在寄主大豆上的致病性作用,采用喷雾法将突变株∆zur、互补子C∆zur及野生型菌株分别接种于大豆叶片表面。接种14 d后,观察到各菌株均可在大豆叶片上引起褐色的疱疹状病斑;...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豆细菌斑疹病,这是一种由油菜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叶烧病,学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glycines(Nakano)Dye异名X.campestris pv.phaseoli(E.F.Smith)Dye var.sojensis(Hed.)Starr.&Burk.该病原菌属于细菌范畴,对大豆的生长影响较大。主要危害对象为大豆,...
菜用大豆细菌斑疹病,其中文名称为菜用大豆细菌斑疹病,英文名为Soybean bacterial pustule,也被称为细菌性叶烧病。病原体是油菜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其拉丁学名是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glycines (Nakano)Dye,同时还有异名X.campestris pv.Phaseoli (E.F.Smith)Dye var.sojensis (Hed.)St...
大豆细菌斑疹病危害症状。大豆细菌性斑疹病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大豆的叶片、豆荚,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红褐色病斑,直径1-2毫米,因病斑中央叶肉组织细胞分裂快,体积增大,细胞木栓化隆起,形成小疱状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成为斑疹状,发病重的叶片上病斑累累...
大豆菌核病 5304播放 2 大豆枯萎病 5298播放 2 大豆耙点病 5305播放 5 大豆炭疽病 5277播放 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5306播放 3 大豆紫斑病 5316播放 2 大豆孢囊线虫病 5321播放 1 大豆霜霉病 5313播放 2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313播放 2 大豆锈病 5284播放 1 大豆棕色叶斑病 5360...
针对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大豆品种对细菌性斑疹病的抗性存在差异,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国已育出一批较抗细菌性斑点病的大豆品种,如科黄2号、徐州424、南493—1、沛县大白角等。 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
防治大豆细菌斑疹病,首先要从种子阶段入手。选择具有抗病性的优良品种,确保选用的种子经过严格的筛选,无病害发生。如果必要,可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提高其抗病能力。在种植管理上,实行与禾本科作物的轮作制度,推荐每隔3至4年进行一次轮作。这样可以打破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害的传播。收获...
大豆细菌斑疹病是由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glycines (Nakano) Dye,也称为X. campestris pv. phaseoli (E. F. Smith) Dye var. sojensis (Hed.) Starr. & Burk.,也就是油菜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这种细菌呈杆状,长度在1.3~1.5微米之间,宽度为0.6~0.7微米,...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soybean bacterial pustule spot/ 最后更新2022-01-20 浏览63次 由地毯草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pv.glycines)引起的大豆上的细菌性病害。 英文名称 soybean bacterial pustule spot 所属学科 植物保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