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拓本 《大观帖》05卷 精校释文 收藏学习! 仓颉戊己帖 史仓颉书。(行楷书)。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篆书)。 夏禹出令帖 夏禹书。(行楷书)。出令聂子。星纪齐春。其尚节化。(篆书)。 周...
第一部分是伪造的先秦书法资料,即仓颉、夏禹、史籀和孔子四种材料。所伪造的这些字迹,纯粹是杜撰出来的,与我们今天所能够看到的真正考古材料甲骨文、金文以及楚简都相去甚远,因此没有任何史料和临帖价值。紧接着的李斯篆书、程邈行书、蔡琰(蔡文姬)章草,以及卫夫人楷书,明显也是后人拼凑或伪造的书迹,可作为伪...
第五卷:题为"历代诸家占法帖",收入从仓颉、夏禹至无名氏"古法帖"共16人的作品,性质相当于前四卷的附录。第六至第八卷: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第九、第十卷:亦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中书令王献之书。每卷的末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11...
第五卷题为“历代诸家古法帖”,收入从仓颉、夏禹至无名氏“古法帖”共16人的作品。第六至第八卷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右将军王羲之书法。第九和第十卷亦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代王献之的书法。《大观帖》每卷的末尾,署刻有“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楷书款二行,与卷首标题...
第五卷:题为"历代诸家占法帖",收入从仓颉、夏禹至无名氏"古法帖"共16人的作品,性质相当于前四卷的附录。 第六至第八卷: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第九、第十卷:亦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中书令王献之书。 每卷的末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1109年)奉圣旨摹勒上石"楷书款...
《淳化阁帖》是宋代的一部重要书法汇刻,由宋太宗下令翰林侍书学士王著于北宋淳化三年编纂。原名《法帖》,后改为《阁帖》,又称《官帖》。原帖刻于枣木板上,后用澄心堂纸精拓装裱成册,太宗将其赐予近臣,官登二府以上者各一部。《淳化阁帖》共收仓颉至唐100名书法家的419帖,分为10卷。其中二王的书法占据了很...
第五卷:题为'历代诸家占法帖',收入从仓颉、夏禹至无名氏'古法帖'共16人的作品,性质相当于前四卷的附录。 第六至第八卷: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第九、第十卷:亦题为'历代名臣法帖',实际专收晋中书令王献之书。 每卷的末尾,署'大观三年正月一日(1109年)奉圣旨摹勒上石'楷书款...
接下来的第二至第四卷,聚焦“历代名臣法帖”,汇集了67位名臣的墨宝,其中包括后汉的崔子王到唐的柳公权,他们的书法才华在此得以展现。第五卷名为“历代诸家占法帖”,收录了仓颉、夏禹等16位人物的古法帖,如同前四卷的补充资料,丰富了书法的多样性。第六至第八卷同样以“历代名臣法帖”为题,但...
第一卷:题为“历代帝王法帖”,收入从汉章帝到陈永阳王共18位帝王的法书。第二卷至第四卷:皆题为“历代名臣法帖”,收入从后汉车骑将军崔子王至唐太子太师柳公权共67位名臣的法书。第五卷:题为“历代诸家占法帖”,收入从仓颉、夏禹至无名氏“古法帖”共16人的作品,性质相当于前四卷的附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