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瘕泄 [ dà jiǎ xi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à jiǎ xiè ] 中医病名。即今之痢疾样病变。《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中医知识库助手 “大瘕泄”是中医术语,意思是严重的腹泻病症。以下是对“大瘕泄”的详细解释: 定义: “大瘕泄”见于《难经·五十七难》等中医古籍。 “瘕”指腹中结块的病,而“泄”则指泄泻,即腹泻。因此,“大瘕泄”指的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腹泻病症。 症状: 通常表现为腹部有结块或胀满不适,并伴有严重的腹...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大瘕泄: 2.大瘕泄:即痢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大瘕泄:即痢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反馈 收藏
大瘕泄含义解释 大瘕泄[dà jiǎ xiè] 中医病名。 即今之痢疾样病变。 大瘕泄字义分解 纠错 大 拼音:dà,dài,部首:大,总笔画:3,结构:单一结构 大字解释:dà1. 在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年龄、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比较的对象(跟“小”相对)。 2. 程度深。 3.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
大瘕泄,病名。《難經.五十七難》:「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後人有多種解釋: ①痢疾。《研經言》:「今之痢,即《難經》五泄中之大瘕泄。」 ②一種陰虛似痢症,由腎虛所致。《醫貫.痢疾論》:「又有一等陰虛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
大瘕泄 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大便多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也可尽是黏液、脓血而无粪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大瘕泄病名首见于《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明代首次提出大瘕泄即痢疾,如《医贯·痢疾论》:“又有...
大瘕泄,即今之痢疾样病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方用:乌梅败酱汤 处方:乌梅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5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大瘕泄,即今之痢疾样病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乌梅15 g ,败酱草12 g ,黄连5 g ,木香9 g ,当归10 g ,炒白芍15 g ,炒实10 g ,太子参12 g ,炒白术10 g ,茯苓15 g ,葛根12 g ,炙甘草6 g...
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 问题考查《难经·第五十七难》中提出的五种泄泻名称。原文明确记载五种泄泻分别为:“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需确认问...
大瘕泄 拼音: [dà jiǎ xiè] 解释: 中医病名。即今之痢疾样病变。 工具简介 词典又作“辞典“,是收集词汇按某种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有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之分。词典是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广义的词典包括语文词典及各种以词语为收录单位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