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人间近在咫尺的大瀛海,方丈与蓬莱的消息却渺茫难寻。 若木树在三更时分率先吐出朝阳,弱水万里迢迢无法行船。 未能像徐福那样去寻求仙药,却想访问安期生且向他问仙。 听说吕公高隐的地方,常有蛟龙守护着他在石床上安眠。💎注释解读:1. 大瀛海:指神话中的大海,这里借指广阔无垠的海洋。 2. 方丈、蓬...
“我观大瀛海”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黄秀才鉴空阁》。“我观大瀛海”全诗《和黄秀才鉴空阁》宋代 苏轼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黄子寒...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邹衍以前的学者想像全世界是一块大陆,四围是海,海尽处与天相接;当时的中国(包括七雄和若干小国)几乎就是这大陆的全部;这大陆相传曾经由夏禹划分为九州。 邹衍却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所序九州是也。
“东望大瀛海”出自明代饶介的《送秦文仲博士还三沙》。“东望大瀛海”全诗 《送秦文仲博士还三沙》明代 饶介 东望大瀛海,影落扶桑弓。三洲直如矢,正射三山中。三山负晓日,晓日波浪红。仙人不骑鹤,所适多御风。秦君家三洲,长与仙人通。即之不可见,忽尔能相面。翩翩头上巾,举举尘中扇。...
本文将从大瀛海道院的由来、文章背景与内容解析、以及文章所反映的尊儒抑道思想三个方面,对《大瀛海道院记》进行深度剖析。 一、大瀛海道院的由来 大瀛海道院位于元代象山县爵溪镇,其建立源于一位名叫王翁的道士。据《象山县志》记载,王翁原是一位平凡的农夫,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道教秘籍,从此对...
大瀛海道院记元,吴澄,文外际乎天,内包乎地,三傍无垠,而下无底者,大瀛海也。非神融混冥、知周寥廊、能纳六合于方寸者,未易与语此。而有客授予大瀛海之图,为之瞿然以惊,谓客曰:“此恶可图也,而孰为为之哉?”展而视之,则荒崖斥泽之间,浮沙浅土之上,一勺之沮洳,一撮之埆瘠,夫岂冲和清淑,明秀灵异...
秋日怀大瀛海吕尊师,一首别样的思友之作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元末明初文学家危素的诗作——《秋日怀大瀛海吕尊师 其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让我深感其怀友之情的真挚与深沉。 🍂原文欣赏: 去年君自信州回,斜日江亭送酒杯。 犹记别时重有约,秋深日日望君来。 🌾译文: 去年你从信...
《大瀛海道院记》的作者原来是明朝开国功臣爱新觉罗·佐博,他把亲身见闻的历史和文化景象记录在碑文中,穿越时光的步伐,文化的思维仅有在这份记录中尽显。 《大瀛海道院记》中有两个元明两碑考读,一是明朝末代政权万历朝爱新觉罗·佐博宣讲大瀛海道院法令,向百姓讲明宫廷俸禄分配标准;二是明朝开国功臣爱新觉罗·佐博...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元末明初文学家危素的诗作——《秋日怀大瀛海吕尊师 其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危素的文学才华,还透露出他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原文欣赏:寄书已到三茅观,四月君归定得看。 楚水吴山一千里,可无消息报平安。📖译文:寄出的书信已经送达三茅观,你四月归来时必定能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