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解剖】大杼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皮肤有第七颈神经和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下筋膜致密,由脂肪及纤维束组成。纤维束连于斜方肌表面的背深筋膜...
大杼,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又为八会穴之骨会穴。大:小之对;杼:即筘。古称椎骨为“杼骨”,穴在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 【取穴位置】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膀胱经...
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名解说 大杼穴,经穴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八会穴之骨会。别名:背俞,本神,百旁,百劳。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颈夹肌——...
大杼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大杼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杼。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是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图 大杼穴的功效与作用 大杼穴有强筋骨,清邪热的功效。 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大杼穴和肺俞配合应用,可治疗一切肺病、外感病及骨病。还可治疗寒热往来之疟疾。 大杼穴有祛风解表、疏调筋骨之功。 大杼穴的配伍 大杼配夹脊、绝骨,有强筋骨,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大...
大杼穴大杼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有强筋骨、清热止痛等作用;大杼穴的位置: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详见本文图解大杼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大杼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大杼穴的位置】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解剖】大杼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
大杼穴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图 大杼穴功效与作用 夏季长期待在空调环境中,坐在办公室里面工作,或者长期使用电脑,再加上缺少运动,颈肩部位很容易感到不舒服,会感到酸痛。持续下去,颈肩部位就会变得疼痛、僵硬,严重的还会患上各种肩周关节炎。按压大抒穴,可保证颈肩部经脉气血的流通,各种颈椎疾病的症状能够得到改善。
5、配中府穴、大抒穴、劳宫穴、涌泉穴、肾俞穴治疗咳嗽。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避免伤及肺脏。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水热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大杼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杼穴(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解析: 1)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图 大杼穴的功效与作用 大杼穴有强筋骨,清邪热的功效。 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大杼穴和肺俞配合应用,可治疗一切肺病、外感病及骨病。还可治疗寒热往来之疟疾。 大杼穴有祛风解表、疏调筋骨之功。 大杼穴的配伍 大杼配夹脊、绝骨,有强筋骨,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