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会议根据连日与敌作战的情况,进一步研究了敌人的特点,一致认为·:大杨湖守敌火力较强,防御较严,与四周敌人协同密切,我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重点突击,同时要阻止四周敌人对其支援,陷大杨湖守敌于孤立无援之境,才能迅速歼灭该敌。最后确定,以第18旅并配属第17旅之第49团担任主攻,从马庄...
王近山慷慨领命,率部一个猛虎掏心,直扑整3师师部所在地——大杨湖。 大杨湖是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四周地形开阔,村外有一道壕沟,深约3米,村南有一个大水塘,芦苇茂密,形成天然屏障。 为了保护师部的安全,赵锡田把整3师战斗力最强的20旅59团放在了大杨湖。该团进入阵地之后,立即构筑完备的防御工事。在...
菏泽城西南27千米处,有几处以大杨湖村为中心的村落,主要包括前张集村、安陵集、苑寨、张老庄等。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鲁西南人民全力支持下,在这里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血战大杨湖,取得了5天歼敌4个旅的辉煌战绩,史称大杨湖战役(亦称定曹战役)。毛主席总结了此一役经验,并作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大杨湖战役首先要理解它的意义,否则打那么一个小小的村庄,确实也看不出有多少道道。经过陇海战役,部队消耗大,急需休整补充,敌人也了解这一点,一个劲地扑上来。进到大杨湖的是赵锡田的整3师。头天攻上去,未能奏效,赵锡田更加猖狂起来,说不用飞机配合,就可以一直打到菏泽。这时野司召集各纵队首长开会,...
大杨湖之战是解放战争中一场非常有历史意义的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劣势的情况下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作。这场战役的取胜离不开指挥作战的干部的智慧结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讲述这场战役的经过以及指挥员王近山如何成功地带领我军以少胜多的过程。一、不得不打的一仗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军队处于...
今年,是定陶战役胜利75周年,《祖国》杂志特将《李德生回忆录》中的“血战大杨湖”一文编辑整理,以飨读者。解放战争时期的李德生,时任17旅旅长。陇海战役后,敌人迅速集中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万人,企图乘我军未及休整之际,以优势兵力,合击我军于定陶、曹县地区。8月下旬,敌军从徐州、郑州东西两个方向兵分...
大杨湖村,位于220国道大黄集镇东约3公里处。村头竖立有一块村名碑,碑面刻有“大杨湖村”三个大字,背面则记录了村名的来历。据碑文记载,明永乐年间(1402年-1424年),杨氏家族从曹县迁至此地建村。历史的痕迹中,1946年,这里曾爆发了著名的大杨湖战斗。村名碑上的记载与《杨氏家谱》中的...
在作战会议上,六纵司令员王近山主动请缨担任主力,并立下军令状。他毅然率部直奔大杨湖,该地当时只有约200户人家。大杨湖战斗异常激烈。在王近山的指挥下,部队攻克了大杨湖,全歼敌整编第三师,活捉了师长赵锡田。然而,这场胜利背后是惨重的代价。杜遂容老人回忆,战斗前,村民们都已逃散,战斗结束...
全国解放以后,这场战役作为现代革命战争的经典战例,正式编入了人民军队的军事教科书,广为流传。定陶战役亦名大杨湖战役,因为这场战役的主战场是在大杨湖村,关键的几场战斗都发生在大杨湖及其周边。“王近山血战大杨湖”是这场歼灭战的重头戏,被誉为革命战争中的英雄壮举。当年,党中央运筹帷幄,刘伯承、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