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清政府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为指导思想,并根据“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原则,进行官制改革。据此可知,这次官制改革( ) A. 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B. 导致了清朝的统治日趋衰弱 C. 加强了国家社会管理能...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表示“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12 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写道:“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2)影响:有利于加强统治者和中央的权力;有利于激励官员勤于政事;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吏治腐败、混乱问题。(每点2分...
清末预备立宪,提出“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为指导思想的文件是( )。 A. 《钦定立宪开国会折》 B. 《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C. 《宣誓预备立宪谕》 D.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表示“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12 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写道:“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两文书的差异体现的是 A. 君主立宪目标达成 B. 封建皇权思想消亡 C. 民主化进程的演进 D. 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
材料一 “时外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然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预备仿行立宪政谕旨材料二 “顷七月十五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在颁发的诏书中强调:“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与这一诏书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清末“新政” B.“预备立宪” C.“铁路国有” D.南北议和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反馈 收藏 ...
1906年,清政府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为指导思想,并根据“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原则,进行官制改革。据此可知,这次官制改革( ) A、体现了选官制度的调整 ...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大清光绪新法令》第一册:“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大清法规大全.宪政部》:“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以保护臣民者也.臣等谨本斯义,辑成宪法大纲一章,首列大权事项,以名君...
大权统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 朝廷掌管大权,许多政务要经过百姓充分的讨论。权利归于朝廷,各项小事由大臣们讨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