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西汉年间,制作工艺到明朝时成熟,县境民间髹漆艺人更是在革器基础上发展提高其工艺水平,以牛马羊皮制作皮胎漆器。清《乾隆通志》记载:“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为最佳”,道光年间,大方漆器盛极一时,家庭漆器制作作坊遍及大方大街小巷,从业者达千人之...
大方漆器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11月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更是授予大方“中国漆器之乡”的荣誉称号。大方漆器 不仅是贵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更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 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融合了民族艺术的精髓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工艺闪耀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让我们共同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
大方漆器生产独创了 “隐纹”装饰技法 道光年间 漆器家庭作坊遍布大街小巷 大方成了“漆半城”漆器销往境外 1915年 大方皮胎漆器 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银质奖章”1958年 大方漆器开始制作麻布脱胎漆器 1979年 大方漆器获“省优质奖”称号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主要有 制漆、制胎、灰地、漆底、装饰 五大工艺 打...
大方漆器的纹样也充满着浓郁的彝族元素,传统的纹样都来源于彝族先祖对自然、生活的观察,与彝族服饰上的纹样相通,是彝族标志性的元素,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技艺上,大方漆器有标志性的技艺——隐花,匠人以细腻纤巧、清幽雅致的技术,将青山、秀水、古木、瑞雪及春华秋实、飞禽走兽等嵌景入画隐藏在漆质与胎胚之间...
非遗里的智慧|大方漆器:雕琢时光的技艺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 素有“国漆之乡”的美称 其境内自然条件 适宜漆树生长 当地百姓便用漆涂于器具上 使之变得温润、耐用 由此产生了漆器 经过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大方漆器成为贵州优秀的 民族民间艺术瑰宝之一 经岁月一遍遍打磨 历久弥新 大放异彩 统筹:栾小琳 策划:任...
大方漆器产品 循史 上午十点,位于大方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内,一位瘦削但挺拔的男子正伏案描金填彩,他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方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荡起虎斑色,担起钓鱼钩。”近看,放置于木架上的各式...
大方漆器。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以岩溶地貌为主,土质疏松,偏酸性,并含有硒、钼、铷、锰、锌等微量元素,所产的生漆漆酚含量可达70%以上,漆酶活性大,品质优良。 据史料记载,大方漆器发端于蜀汉,制作工艺到明朝时成熟,...
清道光年间,大方漆器盛极一时,家庭作坊遍及大街小巷,从业者达千人之众,因此有“漆城”之美誉。清光绪年间,大方漆器生产由家庭作坊开始向手工业工场发展。🌟 大方漆器的制作工艺独特且要求高,主要有制漆、胎胚、灰底、漆地、罩面、装饰等50多道工序,80多道生产环节。明末清初,大方的皮胎隐花漆器以其独特的...
贵州三宝之一——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这一极具民族特色与地方韵味的传统工艺品,与国酒茅台、玉屏箫笛齐名,被誉为“贵州三宝”。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与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共同铸就了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辉煌。漆器,一种通过将生漆涂抹于各种器物表面来制作的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其历史可追溯至贵州省...
现年60余岁的高光友是“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自1985年开始学习制作漆器。30余年来,他潜心钻研,积极推动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他的坚持下,大方漆器实现了从高端工艺品到大众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From harvesting raw lacquer and making the base structure to applying decorations and compl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