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山石质感的重要技法,以侧锋用笔、顿挫有力的线条模拟斧劈痕迹,突出岩石坚硬、棱角分明的特征。其技法核心在于通过笔触的力度、方向和墨色变化塑造山石的体积与光影,代表画家李唐、马远将这一皴法发展为南宋院体画的标志性语言。 技法特征上,大斧劈皴强调“斧劈”意象的视...
南宋画家李唐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他创立了“大斧劈皴”的画法,以雄健苍劲的笔墨描绘山水,善于体现出北方山河的波澜壮阔。他的山水画对南宋的画家有极大的影响,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李唐的生平不详,曾有人考证说他出生于河阳(今河南孟县),曾经在北宋徽宗时期参加过画院的...
马远的继承李唐的大斧劈皴,犀利爽快 所谓的“斧劈皴”,顾名思义,指的是形态像斧头劈在树木上的痕迹。一般用于表现坚硬的、棱角分明的山石。斧劈皴有大斧劈皴与小斧劈皴两种。这是“举杯玩月图”,显然是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大斧劈皴,干脆劲爽,山体明显是北方风格,与圆润丘陵有很大...
纵43.8厘米横246.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长夏江寺图》是李唐风格转变期的重要作品。画中峰峦迭起、草木葱郁、江面开阔,一派壮观景象。笔墨方面用笔坚重,运墨沉稳,设色层次分明,被鉴定家徐邦达认定为“确是真迹”。此卷虽残损严重,但仍然体现了李唐襟带两宋、承前启后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展现出其旺盛的创作力与...
李唐的山水画最初多画北方气势雄浑的山河以雄健的斧劈皴描绘青绿山水如万壑松风图长夏江寺图等是北派山水的著名代表人之一其后用笔及取景变的简括凝炼构图精练意境优美开辟了南宋的新画风并创作了人物画胡笳十八拍采薇图等借历史抒写怀念故国希图中兴的感情 李唐:南宋画家的领袖,“大斧劈皴”的创始人(高清多图) ...
小斧劈皴的画法详解:小斧劈皴,虽与大斧劈皴有所共通,却以精细的笔触见长,它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山石的精致纹理。通过小斧劈皴塑造的山体,往往展现出一种挺拔、锐利且古朴的韵味,其势如刀削,因而也被誉为刮铁皴。在运用小斧劈皴时,应注重笔锋的波折与顿挫,使转折之处圆润而不失刚毅。步骤一:以侧锋为主,...
🎨 李唐南渡后,他的画风从峻厚雄伟的中原山水转变为隽秀浑润的钱塘山水,尤其是晚年时期,他简化了笔法,创造了一种线面结合的大块面阔笔粗皴技法,形成了带水大斧劈皴,水墨苍劲,清新豪放。这种技法对南宋的马远、夏珪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一展示了南宋马远《踏歌图》中的一块巨石。这块石头质地坚硬,侧锋斜皱,笔力...
大斧劈皴技法说明 图一、勾出主要的轮廓,注意外轮廓的线条要与石块前后交搭的线条相互关连,切忌一笔勾到底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边勾边皴的,线条除中锋外也有侧锋,有时可用侧逆锋,要有转折、顿挫、轻重的变化。此图用的是自左向右横向的斧劈皱,运笔先重刮后轻提,似拉长的刮铁皴,但大小、长短要错落有致...
山水画大斧劈皴技法解析 李唐南渡后,从峻厚雄伟的中原山水,改变成生活于隽秀浑润的钱塘山水,画风大变。尤其晚年时,删繁为简,创造了一种线面结合,大块面的阔笔粗皴,形成了带水大斧劈皴,水墨苍劲,清新豪放,直接影响了南宋的马远、夏珪。 图一为南宋马远《踏歌图》局部。画的是路边的一块巨石,石质方硬,侧锋斜皱...
小斧劈皴的用笔需要波折顿挫,转折处圆浑无圭角。大斧劈皴则以苍劲方直的用笔为主,如同截钉般有力,方中带圆,展现出雄壮磅礴的气势和浑厚的墨气。李唐、刘松年、吴镇等画家都擅长小斧劈皴法,而工艺绘画中也广泛运用了这一技法。四景山水图之一南宋 刘松年 国画技法:大斧劈皴 大斧劈皴,这一独特的山水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