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深处的人民教师,扎根深山,是祖国的脊梁;他们默默坚守,是孩子的希望;他们辛勤付出,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山村教育事业。今天,在庆祝第39个教师节之际,记者梳理了几位来自黔贵大地的人民教师感人故事,传递他们爱的力量。肖强:威宁自治县第一小学教师 “一身正气走人生,三尺讲台写青春。”这句话用来形容...
新街镇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李真妮说:“我非常感谢马老师这几年来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我们都非常感谢她。我们长大后也要成为像马老师那样的人,去帮助更多的贫困生们。”在贫困落后的大山深处,马素英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凭借知识的力量改变生活,用母爱的情怀和无私的奉献,为一个个孩子的梦想助力,虽遇艰难,却...
从县城出发,行驶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地处大山腹地的木钵镇杨新庄小学,在这所村小学,2名教职工承载了方圆20多公里农村山区孩子的希望与梦想,王宝花老师就是两名“筑梦者”中的一员。做辛勤的“耕耘者”1992年6月,年仅18岁的王宝花因家境贫寒辍学回家,被聘请到木钵镇水坝滩小学任代课教师,1998年被调到井儿岔村...
深耕学前教育多年,梁老师早已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她介绍,对于教师而言,除了要掌握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需要拥有善于观察的能力,“书本的知识都是一样,但每个学生、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类型,要做到细致观察、因材施教。”在梁老师看来,学前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孩童的动手能力和思考意识,其中以孩童视角...
梁老师介绍,该幼儿园位于大山深处,彼时村中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孩童基本为留守儿童,陪伴长大的多数为祖辈,通常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双亲一面。“学生们的祖辈基本都是用旧款手机,没有视频通话功能,有机会我都会帮忙充当‘通信工具’,用自己的手机给孩子们在远方务工的父母打去视频电话,让他们缓解思念之情。”梁老师表示...
桑磊领着学生快速通过前往迪麻洛村的一处泥石流冲刷过的积水路段(9月28日摄)。地处大山深处的迪麻洛村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捧当中心校所辖范围内最为偏远、地形最复杂的一个村。每个节假日学校放假前夕,桑磊都要和学校其他老师一道护送村里的几十名学生回家。
邓家冲教学点,位于鹤城区凉亭坳镇杨潭村,离城区40公里远的一个山区教学点。大山深处,这里只有一位老师,3个年级,5个学生,59岁的张铁球是这里唯一的老师。邓家冲教学点原本是一所完全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210多人。近年来,随着外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学校的生源不断减少,后由村小变为一个教学点。2021年...
杨少成是学校里唯一一名老师,39年来,他既是各科老师,同时还要兼任校长、保育员;学校目前只有两名学生,其中一名下学期还将转学到镇上读书。 有人称杨少成是大山深处“最孤独的老师”,他却说自己不能离开…… “最孤独的小学”:两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学校 从兴文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至平均海拔...
梁老师介绍,该幼儿园位于大山深处,彼时村中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孩童基本为留守儿童,陪伴长大的多数为祖辈,通常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双亲一面。“学生们的祖辈基本都是用旧款手机,没有视频通话功能,有机会我都会帮忙充当‘通信工具’,用自己的手机给孩子们在远方务工的父母打去视频电话,让他们缓解思念之情。”梁老师表示...
原标题: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 9月8日,在广西武宣县通挽镇禄贵教学点,覃晓静(左一)在给学生们上课。 覃晓静是广西来宾武宣县通挽镇禄贵屯教学点的一名教师,她的学校地处大山深处,由于位置偏远,在她执教的23年中,教学点的老师走了一拨又一拨,她却一直坚守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