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当时全村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大寨村海拔1162.6米,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属太行山土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以“战天斗地”的大寨书记陈永贵、大寨“铁...
大寨人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1964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
1963 年 11 月 9 日,山西省委难以释怀,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发出向大寨学习的通知。大寨精神被三句话高度概括:藐视困难、勇于革命的英雄气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坚毅意志;以国为怀、顾全大局的高尚风范。1964 年 12 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于《政府工作报告》里,将大寨精神概括...
大寨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当时全村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大寨村海拔1162.6米,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属太行山土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以“战天斗地”的大寨书记陈永贵、大寨“铁姑娘”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
大寨精神的来源 大寨精神的源头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了号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建军方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注重干部群众联系,领导干部必须亲自走村访民,深入了解农村情况,帮助直接服务农村,促进农村发展,巩固根据地。 在这种背景下,1958年,中央决定在秦岭深处,成立一个大寨农业合作社,实行全民劳动制和...
大寨村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镇,地处太行山麓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总面积1.8平方千米。北宋时期,宋军曾在此驻兵抗击辽兵,安营扎寨,大寨因此得名。本次大寨之行,因带着老人同行,没有前往山上游览,只是在村中感受了一下大寨精神。走进大寨这座承载着奋斗记忆的地方。眼前的建筑古朴而庄重,墙上...
大寨精神简介 大寨精神简介 大寨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和发展模式,也是中国农村的一种精神风貌。它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大寨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农村发展的缩影。大寨精神的形成源于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人民...
灾后数月,大寨人勤勉奋斗,年终粮食上缴未减反增,较去年更为丰盈,亩产量高达700斤。总产量逾20万斤,乡亲们皆获大丰收,且向国家上缴粮食达12万斤。1964年底,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大寨精神为:政治引领、思想先行,自力更生、勤勉奋斗,及爱国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尚。并倡导全国...
大寨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基本概念 任何一种崇高精神的孕育,总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大寨精神是亿万人民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大寨精神一是抓住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二是抓住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是抓住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意义 大寨精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