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作者致力于悬置再生产和经济人假设,去倾听学生们的声音,将大学校园看作是充斥着多元价值目标和行动逻辑的“意义竞技场”,对学生进行跟踪访谈,意图去理解他们“为何如此选择?”以及“分化如何形成?”的。(段落2—研究的切入点) 作者选择精英大学的考虑有二:一是精英大学在招生筛选上具有最高强度特征;二是精英大...
今天我们来读《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一个大学生如果父母是较低阶层、出身农村、出身西部偏远地区、是第一代大学生,占据三条及以上便属于明显劣势,一条不占属于明显优势。 考进大学后才是真正展现实力的开始,因为之后的路就不一定有考试分数所决定的了,毕业时两种学生在出路上往往天差地别,即便他...
《金榜题名之后》这本书,将告诉我们上大学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差别的传送带,而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又一重隐秘的筛选过程。这是一种与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难以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艺。那些经过层层选拔而胜出的相对弱势家庭孩子,可能因为文化障碍而经受更深刻的困扰。《金榜题名之后》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中那些...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是一本优秀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对南北方两所典型的重点高校数十名学生进行跟踪访谈,分析其家庭出身、思维模式对人生的影响,并对比了“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两种典型的思维模式,在这个竞争日渐加剧、阶层日渐固化的时代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刚上大学的学生,非...
作者本身也是大学生,且是落后地区来的大学生,所以更能对被采访的大学生产生共鸣共情,从而更客观地分析出大学生的出路分化的原因。作为作者的论文而改为出版发书,也是作者的一种改变和提升。 我之所以来看此书,主要是将来孩子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或困惑,通过书中的采访和分析,可以知道如何提前做一些必要准备,从而能让...
郑雅君是《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的作者,她曾困惑于以上的问题,彻夜失眠,迷茫于自己的现实:复旦本科毕业生三成出国留学,三成保研,三成就业,看上去光鲜亮丽的整体数据抹不去个体的差异,有人手握多个OFFER,有人临毕业才匆忙找个工作,还有人不确定该干什么,依照好学生的惯性选择了读研或读博...
“一看‘社会科学实验班’,我就感觉反正来北方大学(清华大学)学社会科学,应该是不错吧,就报了第一志愿,提着东西我就来了。” (p.112)结论文章大概就是: 期望破灭(“上大学就轻松了、考好大学等于好出路”,这档子旧观念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脱节); 文化冲击(自己的高中价值观、其他人的价值观和新的观念,...
大家好,我是勤奋刻苦懒羊羊,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I. 引言 A. 作者背景郑雅君,1990年生,甘肃张掖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2009-2014)、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4-2017),分别获得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2017-)。主要...
为什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出路如此不同呢?这是《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的出路分化之谜》探索的一个问题。过去的人们会有一种观念:考上好大学就解放了。大学扩招20年来,高等教育系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扩张。2008年以来,一系列倾斜性招生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