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石马是1954年征集进陕西省博物馆的(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此小亭后来几经维修至今仍在原处(图1)。 图中大夏石马亭后的便门是当时博物馆专门的运输通道,没有门槛和台阶,比较方便搬运建材、物资、垃圾等。后来这个便门被取代废弃不用,门外是居民区,馆区内部分被改造成游客卫生间。 1954年初夏,著名美术史学家...
大夏石马也成了赫连“夏”与拓跋“魏”之间攻守转变的见证者。 国宝级的大夏石马,一匹跨越千年的石雕骏马,属于那个时代的存世孤品,历尽沧桑,光耀千秋。□朱文杰
此后,霍去病大军继续向北,饮马北海(今俄罗斯国贝加尔湖),马踏匈奴由此而生。而当赫连璝看到了马踏匈奴之后,心中一定是满怀愤懑和仇恨,这是他们民族的屈辱象征。因此,他就命工匠刻下了这匹大夏石马。大夏石马屁股处特写 在大夏石马巨大的臀部,挤压着一个弯低下去的头颅,膝盖弯曲,身穿宽衣袍带,被迫承受着马...
大夏石马:跨越千年的神骏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大夏石马。这件石马全称为“大夏真兴六年石马”,跨越了千年,见证了大夏国的辉煌。它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景云钟:历史的回声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还有一件名为“景云钟”的珍贵文物。原名“景龙观钟”,后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
大夏石马:一匹承载王朝记忆的石雕战马。在景云钟对面,静静伫立着另一件国宝——大夏石马。这可不是普通的石雕,而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太子的座骑!1954年,考古学家在一片麦田意外发现这匹石马,上面刻着"真兴六年"。经过岁月洗礼,马身已是伤痕累累:尾巴断了,耳朵不见,胸部和铭文处都有残缺。但恰恰是这些...
大夏石马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胡夏”时期的文物,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件大夏时期的文物。它定都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政权,仅存在了二十四年。由于常年伫立于户外,经受风雨的洗礼,大夏石马的尾巴已经断掉,耳朵也不见了踪影,胸部和铭文处都有残缺。不过,它的前腿屏正面刻有隶书铭文...
大夏石马上的铭文。记者 车喜韵翻拍 从1954年起,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就伫立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戟门西侧的亭子里,与唐景云钟“对望”。“这是一匹1500多年前的石雕骏马,由整块花岗岩雕成。它驻足而立,昂首正视前方,静中带动,随时准备奔跑,灵动感十足。”7月25日,站在大夏石马前...
大夏石马,国宝级文物,西安碑林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公元424年赫连氏大夏国的遗物,继承了中国汉代石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景点附近 美食 景点 购物 酸辣谷·陕派清真涮肉(钟楼店) 4.9 分 201条点评 ¥88/人 火...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戟门西北侧的亭内,陈列着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这件石雕作品创作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大夏真兴六年(公元424年),继承了中国汉代石刻艺术的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立了大夏王朝,建都统万城(今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