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一个线性时间观念下的词语。小说中,“大地中心的人”/诺苏(凉山彝族的自称)的语言中没有“末日”的概念,他们用的词是“斯涅”:死日。与之对应的是“卓涅”:生日。斯涅之后是卓涅,卓涅之后斯涅也可能再发生。在这样的认知中,时间是非线性的、循环的,人与世界的命运是轮回的。作者绘制的路线图之一。
可能因为浅浅研究过,我读《大地中心的人》,就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我能体会到童末对这些素材、史料的运用融会贯通、深思熟虑,实在令人又喜又叹。她仿佛庖丁解牛,每一条肌腱剖出来都是新鲜而独属于自己的。特别是关于孜孜尼乍的翻转,惊艳的走向。“她们是... (展开) 我要写书评 大地中心的人的书评 ··· ( ...
“大地中心的人”是大凉山彝族的自称,“驷匹尕伙”则是他们对大凉山区域的传统称呼,在童末的小说里,这个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山地世界是整个世界的缩影。2017年初,童末四第一次去四川彝族凉山。在此之前,她从彝族传统祭祀经文《指路经》里了解到了彝族的生死观,意识到在人类文明中,彼此或许共享着对于生死的理解...
其中,《大地中心的人》(童末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入围理由:这部长篇所选的题材非常特别,完成度也相当高。《大地中心的人》是一部雄心勃勃、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从凉山彝族送灵仪式上唱诵的《指路经》中找到了叙事的形式、语言和氛围,用极其有力、朴素、诗性的文字,开辟出一片介乎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天地。
作家童末的新作《大地中心的人》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近日童末在杭州举行了一场新书分享,她说,这不是历史,但会成为历史的母亲。以下为童末分享实录(部分)《大地中心的人》这本长篇小说,是基于对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凉山彝族社会的了解和想象。当时中国处于一个比较失序的时期,那时的大凉山地区,外人很难进入...
《大地中心的人》|每日一书 《大地中心的人》,作者:童末,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3月 推荐理由:《大地中心的人》的故事发生在民国乱世,那时,这片土地内忧外患不断,纷争不绝,凉山地区也不例外,小说的主要视野即投放于该地域,如作者所说,“这本长篇小说,是基于对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凉山彝族社会的了解...
入围理由:这部长篇所选的题材非常特别,完成度也相当高。《大地中心的人》是一部雄心勃勃、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从凉山彝族送灵仪式上唱诵的《指路经》中找到了叙事的形式、语言和氛围,用极其有力、朴素、诗性的文字,开辟出一片介乎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天地。
刘欣玥指出,除了文本,《大地中心的人》还提供了故事的地图,让读者可以跟随人物的迁徙,在凉山之间移动。“行走是他们建立和这个大地切实的关联、创造出自己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实践。当支离破碎的地图靠人的身体、世世代代的行走,最后被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体经验的时候,我觉得大山里面的路被打通了,这些人的故事、历史...
——童末《大地中心的人》与民间文化 拉玛伊佐 巴赫金曾引用法国人朱·米什莱在《法国史》中对拉伯雷与民间文化之间关系的评价,其主要内容是说“拉伯雷从古老的方言、俗语、谚语、学生开玩笑的习惯语等民间习俗中,从傻瓜和小丑的嘴里采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