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级战列舰是旧日本海军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建成的战列舰。该级舰采用球鼻艏设计,舰体采用厚重装甲防护,满载排水量达72809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在保持最大体量的同时,该级舰还装备了世界上口径最大的主炮,沿中轴线布置在三座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炮塔。对于该级战列舰的数据以及战史我...
舰船欣赏:IJN 大和级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是岛国海军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建成的战列舰,也是其建成的最后一级战列舰。该级舰采用球鼻艏设计,舰体采用厚重装甲防护,是当时岛国造船技术的集大成者。大和级战列舰采用了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沿中轴线布置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该舰的主炮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
在吃水深度上,“大和”号并不像冰山。在制定其战术技术任务的阶段,提出了在众多太平洋岛屿的近海水域进行基地和行动的要求。因此,“大和”型战列舰始终以相对较小的吃水(10 米)为特征的。72,000 吨从哪里来?“大和”号的总体丰满系数比所有同龄人都要高。与其他战列舰相比,更丰满的轮廓。换句话说,“大和...
当大和舰崭露头角之时,恰好是战列舰的统治地位被航空母舰所取代的时代所笼罩。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受美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的重创之下,“大和”号几乎毫无建树。虽然其威力无可匹敌,但却恰逢其会,顺应不了时代的变迁。然而,更重要的是,法西斯的反动战争犹如逆水行舟,注定无法逃脱失败的厄运。
“大和”级战列舰(英文:Yamato Class Battleship),是上世纪30年代 (旧)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最大一型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首次采用球鼻艏设计,全舰装甲厚重,舰上装备9门460毫米大口径主炮、12门155毫米副炮和156门25毫米高炮,由总功率高达15万马力的4台蒸汽轮机驱动,配有光电和雷达探测系统。该舰满载...
大和号的动力系统利用率高和它的舰体结构有很多联系。 大和级采用球鼻艏设计,舰艏最上的部分有一个突出的设计,整体看起来像是一把弓箭,这在当时的年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设计。 图源百科,可以看见它那像弓形的设计 这也让大和级在水线处节省了3米的长度,相应的排水量也节省了30吨。仅仅这项设计就让大和级减...
要知道,咱055也才万吨出头,就已是“大驱”了。AESV这2万吨巨兽,体量甚至超过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出云”级“准航母”。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它都是同行中最大的,以至于一些军事媒体将其称作令和时代的“大和”舰。当年日本孤注一掷,穷到当裤子也要把“大和”舰造出来,一问世就是海上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大和号,一个超越时代的海上巨兽。在20世纪30年代,大和号战列舰或许能独领风骚,但时至1940年代,它的出现似乎晚了一步。随着珍珠港事件和马来亚海战揭示航母在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和号的辉煌战略地位显得不合时宜。尽管日本海军小心翼翼地保留着它,但航母的时代已经到来,战列舰的地位被悄然削弱。 令人讽刺的...
■1943年停泊在特鲁克锚地内的2艘大和级战列舰。在很多人看来,选择“大和”、“武藏”号舰长肯定会考虑学历文凭,或者会选择专修炮术的“铁炮屋”人士,实际上并非如此。是否是海军大学甲种学生毕业并不是选择战列舰舰长的条件之一,而且即使驱逐舰部队出身、专攻鱼雷战术的“水雷屋”也有不少出任战列舰舰长的例子,...
此外,“大和”号战列舰首次在日本应用了模块建造法,首先在各个工场先建造组装战舰的单个、小型、中型部件,最后才在船台上进行总装。这种模块建造法正是现代化造船业的基础,有力帮助日本在战后迅速登顶世界造船业。甚至“大和”号的大型测距仪技术,也在战后在日本镜头和照相机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长野县诹访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