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 [ dà bāo gā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dà bāo gān ] 即“包干到户”。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一种生产责任制。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大包干起因的三个原因 大包干为什么不读四声 中国大包干是哪一年 大包干是哪一年 大包干是...
大包干,即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核心制度,它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出现,旨在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告别集体耕作的不足。其初衷在于通过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刺激农业生产效率。然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也暴露了一些局限,尽管土地仍属国有,但长期的家庭经营模式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私有化的潜在风险。 1979...
1、大包干是指包干到户,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2、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状态,结束农村集体耕作的弊端。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包干到户的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包干到户的体制下,虽然土地国有的性质没有改变,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在长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
“大包干”是小岗人的首创,更是各级党组织尊重民意、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反映。试想,当时如果没有凤阳县委为了规避“包干到户”“分田单干”这些明令禁止的字眼,巧妙地称“包干到户”为“大包干”,如果没有滁州地委给“大包干”报户口,如果没有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
“‘科技大包干’改革推动了科研管理从重过程向重产出转变,优化了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实现项目经费包干、科研组织包干、科研绩效包干。”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说。 2023年,安徽省遴选出106家单位参与“科技大包干”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累计赋权成果868项,成果估值...
"大包干",又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安徽和四川。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集体劳动中存在的"出工不出力"等问题。然而,将当时农村的巨大变化完全归功于"大包干"政策,似乎有失偏颇。事实上,农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的...
1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20世纪80年代传于来百姓中的一首顺口溜,它表达了老百姓对一项中央政策的喜爱和支持。这项政策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答:包干到户可以充分调动承包者的积极性,进而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的发展,避免了生产上的瞎指挥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包干”指的是什么答:也叫...结果一 题目 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 答案 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答:包干...
随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口号越喊越响。解散大集体,包干到户,这一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在中国的农村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变革。它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
1978年11月24日深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这是一份把集体土地承包到户的“大包干”契约,也是一份干不成就要掉脑袋的生死状。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个举动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严立华:我有两进房子,老婆孩子在后面睡觉,我们在前头开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