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是苏州望族,家藏丰富,大克鼎、大盂鼎是潘祖荫旧藏中最重要的两件,与毛公鼎并称“海内三宝”,潘家海内三宝有其二,为世人瞩目,后潘家秘不示人,20世纪20年代,潘祖荫的孙媳妇潘达于成为实际的看护人。抗日战争爆发,潘家去上海避难,把大盂鼎、大克鼎深埋在苏州老家,日寇利诱翻查,都没有找到。 解放后1951...
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期器物。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鼎、钟等器,都属于一个名叫克的贵族。此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铭文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
它就是在央视首季《国家宝藏》里走红的西周大克鼎,现藏上海博物馆,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名录。大克鼎的珍贵之处在于,除了文物本身的非凡价值,它背后坎坷的前世今生,完美再现了华夏正礼的流传,盛满令人戳心感动的故事。究竟有何特别呢?国之重宝大克鼎:3000年前的贵族,华夏正礼刻在青铜 乃慰乃...
大克鼎是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先被历史学家柯劭忞买下,柯劭忞编著有“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元史》。后来潘祖荫花费重金从柯劭忞手中买下此鼎,成为大克鼎的主人。潘祖荫(1830年—1890年),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潘世恩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咸丰二年(1852年)...
大克鼎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 基本信息 【时代】西周中期。 【出土】光绪中期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 【收藏】上海博物馆。 【规格】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体重201.5千克。 【形制】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敛口侈腹。
大克鼎,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之大盂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毛公鼎,被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自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以后,成为上博引以为豪的镇馆之宝,常年在一楼青铜陈列室展出。作为鼎中重器,虽然百多年来考古发现成果斐然,但迄今仍与大盂鼎同为有铭文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两件,至...
大克鼎(Big Grams Tripod)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
大克鼎,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其高达93厘米的雄伟身姿,重达201.5千克的厚重体量,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非凡创造力。鼎身造型庄重典雅,腹部鼓胀而圆润,三足稳健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鼎内那290字的铭文,这些文字...
阿里巴巴为您找到248个今日最新的大克鼎价格,大克鼎批发价格等行情走势,您还可以找市场价格、批发价格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信息。阿里巴巴也提供相关大克鼎供应商的简介,主营产品,图片,销量等全方位信息,为您订购产品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