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出自荀子的《礼记 乐论》。 《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的专论,也代表了当时乐论的最高成就。《乐论》篇,是论述音乐理论及其社会作用的论文。荀子认为“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而将其放入整部《荀...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原文】: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候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 - flos.ZHX.莲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最好的音乐一定是 平易的,最大的礼节一定是简约的。泛 指最高明的政令等一定是简约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1、“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出自荀子的《礼记 乐论》。 《荀子...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最好的音乐一定是 平易的,最大的礼节一定是简约的。泛 指最高明的政令等一定是简约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1、“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出自荀子的《礼记 乐论》。 《荀子...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译文:重大的音乐活动,必定是(讲规格而不讲排场)的简易活动;重大的礼仪,必定是(讲规格而不讲俗套)的简朴活动。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译文 乐是从内心发出,礼是从外部表现。因为乐从内心发出,所以诚实无伪;因为礼从外部表现,所以文质...
中国画求“简”的造型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彩陶图案造型、商周青铜器的纹饰,以及秦汉的壁画、画像砖石的造型上,都体现出中国画主动追求形象简约概括的特点。孔子云:“大乐必易,大礼必简。”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少则得,多则惑。...
《礼记·乐记》: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译句: 最高级的乐一定是平缓(平易)的,最隆重的礼一定是简朴的。 乐深入民心,就会消除怨恨;礼得到贯彻,就会消除争斗。 礼乐具有教化作用。 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礼”离不开“仁”。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卷七.礼记)【白话】乐由内心深处发出,礼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盛大的音乐必定是平易的,盛大的礼仪必定是简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