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多松年作为热河、察哈尔、绥远3个特别地区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多松年返回张家口、绥远等地区,面对险恶的形势,他毫不畏惧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多松年用过的公文包 多松年用过的布鞋 1927年8月,多松年在张家口被捕,被奉系军阀用5根一尺多长的特制大铁钉活活地钉死在大境门...
在1918年,多松年就读于土默特高等小学,19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在革命导师李大钊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第一位蒙古族党支部书记,1926年,多松年担任中共察哈尔特别区工委书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面对严酷的形势,多松年毫不畏惧,他不顾亲人劝阻返回张家口营救被捕...
1925年,党组织派多松年、乌兰夫等人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多松年1926年秋回国。1927年4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四一二白色恐怖笼罩下,毅然去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多松年作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党组织的唯一代表参加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著名活动家的思想言论,深深启发了多松年。当年5...
1905年4月,多松年出生于归绥县麻花板村(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麻花板村) 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又名多寿,蒙名乌力吉图。他的父亲叫蒙克,生有二子一女,多松年是长子。 1918年,多松年进入归绥旧城石王庙小学读书, 后转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就学。1923年5月,在归绥青年学生抵制日货、 反对 “二十一条”、...
多松年烈士故居位于新城区成吉思汗街道办事处呼伦贝尔北路呼和佳地小区(原土默特旗毫沁营乡麻花板村)。故居始建于1857年,占地653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经修缮,正房5间为起居室,存有遗物17件;东房3间为陈列室,展出照片37张,多松年手迹3份;南房2间。院内西墙上镶嵌长10米、宽1.5米的黑色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多松年...
多松年烈士故居 是清末民初传统民居建筑 由正房 东厢房和南房组成 建筑面积378平方米 该展馆重点展示了 多松年同志从少年求学 到接受进步思想教育 最终接受 马克思和共产主义思想 成为蒙古族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和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 成长过程 多松年烈士纪念馆 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内蒙古的革命史上,多松年的名字令人敬仰,这位蒙古族的早期共产党员,在他风华正茂之时英勇就义,但是,烈士短暂的一生,光彩照人。多少年来,多松年久久活在人们的心中,令后人缅怀追思。 英雄定格在22岁时 1927年8月初的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归绥麻花板村一处普通的农家院落里静悄悄的。昏暗的煤油灯下,中共察哈尔特别...
多松年,这位蒙古族的早期共产党员,在风华正茂之时英勇就义,但烈士短暂的一生光彩照人。 精彩观点 光辉事迹永载青史 多松年于1905年4月出生在归绥(现呼和浩特市)麻花板村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1923年5月,在归绥青年学生抵制日货、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中,多松年活跃在斗争第一线,成为骨干。1923年秋天...
22岁的年纪,多松年便为了民族和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深深敬仰与学习。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作为年轻人,更应铭记党的恩情,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将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如今,多松年烈士的故居已经过精心修缮,并作为呼和浩特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同时,...
22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多松年却英勇就义,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事迹在内蒙古的革命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烙印。近日,在呼和浩特市金桥小学的报告厅里,7位来自内蒙古不同红色纪念馆的讲解员齐聚一堂,与同学们共同分享红色文化故事。其中,讲解员高瑞涓深情讲述了多松年的革命事迹,让现场许多学生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