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已于其他领域的方式,NTA的处理样本更简单、更保证外泌体泌体原始状态、检测速度更快。 3. 外泌体常用表面分析仪器比较 在主要了30多篇外泌体相关文献后,湾湾发现,目前外泌体相关文献的尺寸分析有两种仪器,分别为Malvern的NanoSight NS300和Particle Metrix的ZetaView。这两种仪器泌体粒径的检测各有什么优势...
SP-IRIS在测量不同尺寸的外泌体时,测量的粒径与TEM的尺寸统计基本一致,而NTA统计的粒径则比TEM大约50 nm。此外SP-IRIS技术还能够提供不同来源外泌体的尺寸差异,能够看出CD9来源的外泌体要比其它来源的外泌体大~10 nm。 SP-IRIS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更换激光源的波长,因此除了能够实现外泌体的形貌成像外,还...
2. 外泌体粒径分析原理 外泌体粒径分析方法为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其原理是对每个颗粒的布朗运动进行追踪和分析,结合Stockes-Einstein方程式计算出纳米颗粒的流体力学直径和浓度。NTA技术已被外泌体研究领域认可为外泌体表征手段之一。相较于其他表征方式,NTA技术的样本处理更简单、更...
外泌体粒径分析 外泌体表面蛋白标记检测 外泌体Small RNA测序 外泌体lncRNA测序 从细胞上清、外周血、尿液、腹水等提取分离的外泌体,通常需要对其粒径进行检测,已确定不同来源外泌体的粒径范围。根据Stokes-Einstein原理,外泌体颗粒的布朗运动会导致动态光散射效应,散射光波动随时间发生变化,检测器将散射光信号...
将已知平均粒度为60 nm、100 nm和150 nm的粒子按1:1:1混合后用不同的技术进行检测。根据峰的分布,可见各种技术都可以分析出多个峰。但是除了TRPS和nFCM可以分析出3个峰,其余技术的多峰分析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分析浓度时发现:NTA,TRPS,nFCM和AF4-MALS检测待测样品混合物中各个种群相关的平均粒径与标准样品高度...
测量外泌体的粒径分布一直以来都是外泌体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外泌体的尺寸仅为30~200 nm,所以必须借助一些特殊的检测手段才能够对这种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视的颗粒进行观测。本篇就外泌体粒径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简述,并对不同技术的差异进行比较。
qNano是新西兰Izon Science公司采用可调电阻脉冲感应(TRPS)技术为核心进行研发的纳米粒子分析设备,是在目前外泌体粒子表征鉴定和测量的精确度和速度均具备优势的测量设备,qNano已经广泛应用于纳米医学和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研究的领域中。 粒径分析平台比较
虽然NTA取得了比DLS 更高的精准性,但是随着外泌体研究的深入,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首先NTA仅能够测量溶液中颗粒的平均粒径尺寸,但是NTA无法分辨其中的外泌体、囊泡、脂蛋白,也不能区别不同源性的外泌体。这直接限制了外泌体粒径表征的意义,使得研究者很难探究外泌体尺寸与外泌体来源之间的关系。另外NTA本身对于...
接着,研究人员将不同尺寸的粒子混合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TA、TRPS、nFCM和AF4-MALS能够准确分析出每个颗粒群的平均粒径。CLS虽然能分析出多个峰,但其多峰分析结果不如其他技术理想。在浓度测量上,CLS的测量值始终小于理论值,这一现象也与之前的比较实验结果一致。对于脂质体样本检测,所有技术均...
关键词:外泌体(Exosome),TEM透射电镜,DLS/NTA 粒径分析,电镜DLS NTA,表征电镜测定 外泌体表征电镜测定技术简介: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RNA 和蛋白质的小膜泡 (30-150nm),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密度在1.13-1.21g/ml,具有杯状形态、双层膜结构,天然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母乳和细胞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