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侮 [ wài wǔ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ài wǔ ] 外国的侵略或欺侮。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外侮是汉语词汇,拼音wài wǔ,出处《论辛亥革命》。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
拼音:wài wǔ 外侮的读音音频:00:0000:02 外侮,意思是外国的侵略或欺侮,谓对外侵犯、欺凌。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出自《论辛亥革命》。 关于侮字 1、拼音 wǔ 2、基本字义 (1)欺负,轻慢: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侮蔑(轻视,轻蔑)。欺侮...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外侮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外”指的是来自外部的,而“侮”则表示侵犯和辱骂。因此,外侮的基本含义是指外来的侵犯和辱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和侮辱。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外侮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国家或个人面对外来侵略和辱骂的情况。
浴血抵外侮 大义报家国 ——新洲人民抗战红色党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抗战期间,新洲人民付出巨大...
外侮是什么意思,外侮拼音,外侮近义词,外侮反义词 外侮wài wǔ 词语wài wǔ 注音ㄨㄞˋㄨˇ 基本解释 ◎ 外侮 wài wǔ[foreign aggression] 外国的侵略或欺侮抵御外侮 引证解释 1. 来自外国、外族的侵犯和凌辱。《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宋史·孔文仲传》:“虞、夏、...
到了大唐,外侮就多了,首先是突厥。 突厥曾逼迫唐太宗李世民签订耻辱的《渭水之盟》,唐太宗没有庆幸用耻辱换来的和平,而是发奋要将突厥这颗毒瘤拔除。 此后突厥又屡次犯边,唐太宗等时机成熟,派军神李靖、李勣等一举将突厥击破,赶出中华大圈儿,中华民族再一次度过一劫。
汉语词典> 外侮 1.来自外国﹑外族的侵犯和凌辱。 2.谓对外侵犯﹑欺凌。 3.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 国语辞典 注音ㄨㄞˋㄨˇ拼音wài wǔ 相反詞:內侮 外來的侮辱或侵侮。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其懷柔天下也,猶懼有外侮。」 ▶ 晉.潘岳〈離合〉詩:「嫣然以喜,焉懼外侮。」 ...
外侮 《外侮》 更新时间:2023-07-06 14:32:51 词语外侮 拼音wài wǔ 书写外侮 解释 1.来自外国﹑外族的侵犯和凌辱。 2.谓对外侵犯﹑欺凌。 3.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
外侮,汉语词汇,拼音wài wǔ,释义是外国的侵略或欺侮。谓对外侵犯、欺凌。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释义 1、来自外国、外族的侵犯和凌辱。2、谓对外侵犯、欺凌。3、来自外界的侵犯、欺凌。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宋史·孔文仲传》:“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