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唐朝诗人,都不认为夕阳是一种衰颓的景象。比如刘禹锡就写过“莫道桑榆晚景,微霞尚满天”,李商隐自己也写过“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下面,我们再说说把“只是”解读成“正是”的第二种理由。李商隐的诗在他生前的时候,其实是并不出名的。李商隐是以骈赋的成就闻名于世的,人们习惯通过他的骈文来研究...
1、夕阳无限好 出自《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2、人间重晚晴 出自《晚晴》。原文: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许多树上的蝉都在鸣叫,对岸的断虹也浮现出来,乐游原上吹来了阵阵西风。羲和架着太阳车,从早走到晚,不肯让夕阳再向东去。整首诗读来,给人一种时光飞逝、珍惜时光,青春不再、红颜难再的感慨。读起来,似乎充满了悲伤的情绪。李商隐曾经...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是在告诫我们要感恩当下的短暂人生,珍惜生命的一切美好,就算到了晚年,也会散发出光芒。这里的夕阳象征老人的晚年,红尘人世更注重晚年的感情,老人的晚年,也有不一样的美好;五毛人间重晚晴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来用于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在云开雨霁之后,诗人并没有去泛泛地描写晚晴之景,而是注意到了那些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小草,觉得对于它们来说,这难得阳光万分宝贵。于是,诗人心生感激,感谢上天还眷顾着这些无名的小草。诗人的情绪受到感染,相对于夕阳的短暂,他更看重的是它的美好,以“重晚晴”三字表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千年来,大多数人便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沉沉的调子,抒自己的深沉与不安、忧虑与愤懑。 当然,也有人作相反的解释,认为诗人“驱车登古原”并不为寻求感慨,而为散心、享受和陶醉。为了排遣“向晚意不适”的情怀,为了尽情的消受和欣赏,消受落日中晚霞红满天的壮丽与快意,与“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首名诗,其中经典的句子是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这一句现代人理解的却不一定对,我们且慢慢来读: (诗意图) 乐游原,在唐代是个旅游去处,在长安(就是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 登上它可俯视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译: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美丽的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2.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译: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3.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
秋去水,犹带晚来霞,凭谁寄我相思字,一寸柔肠万里家。北渡柔肠断,字里行间尽是愁,雁去衡阳如血染江流。霞染江天一抹红,雁过影无踪,秋风不解柔肠入梦中。长空雁叫一声秋,落日余霞映小楼,字里行间寸断为谁留。字清秋,一寸柔肠几许愁,枫林红似火,南飞雁阵过山头。一腔热血柔肠断,满腹豪情锦字书,...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