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帝舜的命令和要求,乐官夔也很兴奋,他说好啊!我带领大家敲起大鼓,奏起音乐,百兽都会跟着我们一起跳舞,一起狂欢的。这说明乐官夔的音乐造诣本身就非常高,他对音乐的功能有十足的自信。而也正因为这个百兽率舞,如此神奇的音乐功效,也让典乐夔真正地,成了万民敬仰的神。只是这神有了太多的演变。由于...
夔,古代音乐家,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尚书》记载舜帝让夔掌管乐舞,教导年轻人。夔就敲起石磬,让大家扮成百兽边歌边舞。夔不但是氏族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而且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才能,编导了当时最高水平的乐舞《箫韶》。相传这部...
然而,到了春秋时期,鲁国有人误将黄帝时代的怪兽夔和乐官夔混为一谈,认为乐官夔也仅有一只脚。对此,孔子做了明确的澄清,指出乐官夔是人而非怪兽。他解释说,舜所说的“夔者一而足”,其核心在于强调精通音律者的独特价值,而并非字面上的“只有一只脚”。为了避免这种误解,“一夔足”的说法逐渐演变为了...
夔说:“好啊!让我们敲着石磬,奏起乐来,让那些鸟兽都跳起来吧!”【解读】舜帝任命夔掌管乐官,希望夔可以通过音乐教导年轻人。舜帝说,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就是用这样的情感咏唱出来的,而这样的音乐即便让神明听到也会感动。舜帝对夔说的这一段关于音乐和诗歌作用的看法,在后来被儒家视为“诗教”的经典...
舜帝在安排夔担任乐官时,交代了“如何启蒙”的一系列问题。舜说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夔!任命你为乐官,教导少年,使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大而坚栗,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言志向,歌唱出的是语言,五声依唱而定,六律和谐五声。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不使它们乱了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
夔作乐官 夔作乐官 尧帝在位的时候,那位住在流波山上的、长有一只脚的夔,变成了人形,做了国家的乐官。做了乐官以后,夔就仿效山川河谷的声音,作了一支悦耳的乐曲,名字叫“大章”。这支乐曲非常的好听,人们听了觉得特别的甜美,心气也自然的平和了。这样,人们之间的争端就大大减少了。 夔还把一些石头块儿当...
清夔龙纹端砚一方,后面独角兽!夔为乐官、龙为谏官 后用以喻指辅良臣 。硯长17.2宽10.9厚2.39...
●一足夔:相传夔为尧舜时的乐官。【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问孔子:“乐官夔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孔子说:“舜准备用音乐传教化于天下,才让重黎举荐夔为乐官。重黎还要举荐更多的人,舜说‘若夔者一而足矣’。是说像夔这样的一个就足够了。” 后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就够了。
夔龙纹样用于瓷器的烧造上,是始于明宣德一朝,到了成化一朝的时候,就比较普遍了。但是夔龙纹样出现于玉器和青铜器上,则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夔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有说是舜的两个大臣的名字,夔是乐官,龙是谏官,后世多用于指辅弼良臣。今天和大家分享明宣德青花夔龙纹罐的图!
传说在虞舜之时,禹作司空、契作司徒、弃作后稷、夔作乐官、龙作纳言。他们既在部落联盟中各司其职,又是各自氏族的首领,如禹、契、弃分别来自夏、商、周族。这反映了( )A.部族因素与官职结构混融不分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夏商周三代政权曾经短暂并存D.宗法制度渐趋成形 答案 根据“他们既在部落联盟中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