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曼·藍波安2010年金鼎獎得主、台灣最受矚目的海洋作家——夏曼·藍波安。他將最珍貴古老的蘭嶼海洋故事,化為一則一則生動的口傳故事,呈現風格獨具、充滿海洋與魚優游穿梭的神話傳說……「小島上寧靜的生活環境,望海聽濤是視覺、聽覺與感覺唯一的選擇,而部落社會的樸實是塑模我心靈淨純的空間,父親說給我聽的傳說...
此處,我們想以兩位書寫海洋散文的作家,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的生命經驗作為 照,一個是以身為達悟族為榮,透過自己潛水射魚而證明自己是雅美族的男人;另一個則是在陸地上飄流數年,到了三十幾歲,以「討海人」才尋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式。藉由散文與影像的 讀,或許更能理解影像底層所要闡釋的海洋與島嶼的生命力。
說明夏曼藍波安如何將傳統禁忌鎔鑄於文學創作之中,並佐以對語言文字運用的分析,觀察夏曼藍波安如何把達悟族人特有的傳統文化觀點,邏輯思維與空間概念,洽諧地展演於文學之中.最後,本文經由內/外兩層面的對映,觀照夏曼藍波安的文學創作扣緊生活經驗的特質,釐清其與一般原住民文學作家的微妙差異,同時也肯定夏曼藍波安...
先生, 在那灰色的寶庫裡。 大海, 大海 把它們關起來了呀。 海洋是歷史。 --德瑞克‧ 沃克特(Derek Walcott) 《海洋是歷史》 (一) 前言: 作為「真實電影」 的紀錄片, 在九 O 年代有新的視覺美學與言說策略。它不再是大家所熟習的新聞簡報或紀實報導, 以字正腔圓、 絮叨不已的旁...
論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海洋書寫的差異 本論文主要研究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海洋書寫的相異之處.首先,就兩人書寫捕魚與航海經驗的部分來說,夏曼的潛水射魚與廖鴻基的乘船捕魚,使兩人的書寫有著海平面下,上視角的不同,也展現了不同的海洋視野;兩人的海洋書寫都同時有著「生態保育」的觀念,但廖鴻基... 王國安 - 《...
本文試圖以夏曼‧藍波安為例,並以其《冷海情深》為分析場域,探討一位返鄉之初的原住民知青,如何嘗試為母族文化尋找出路,除前言、結語外,主文共分三節,以(1)語言的使用、(2)對現代性物質的取捨,以及(3)「傳統,前現代,」,「現代」觀念的衝突三個角度分析,檢視夏曼‧藍波安對於母族及自身在調和「傳統,前...
本論文欲探討夏曼.藍波安的文本中所顯露出的信仰議題,從中了解達悟族神觀,文化的建構以及生活於世的倫常關係.達悟族的傳統信仰是在泛靈觀的思維中形構出來,對於世間萬物皆認為有靈的存在,也因此對於自然間的有形物體皆抱持著敬畏的態度來面對.與達悟族息息相關的山,海,樹神以及飛魚神是族人心中崇敬的對象,幾乎...
在夏曼‧藍波安的文學創作上,他說道:「海洋,給了我一些活的化學要素」。海洋是不斷的變化,包含了月亮與海洋間引力的關係,帶來了潮汐的變化,在多變的海浪之中,海洋文學可以看到十分嚴謹的一部分,就是必須去尊重「自然萬物之間存有的次序」,除了海洋之外,對於每天進入山林去伐木的夏曼‧藍波安來說,所有的自然萬...
篇名 論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海洋書寫的差異 並列篇名 The Differences in the Ocean Writing by Syaman Rapongan and Liao Hung-Chi 作者 王國安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研究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海洋書寫的相異之處。首先,就兩人書寫捕魚與航海經驗的部分來說,夏曼的潛水射魚與廖鴻基的乘船捕魚,使兩人的書寫有...
【簡介】簡介 卡斯、吉吉米特、賈飛亞、卡洛洛四個人躺著看星星,聽聽夜間的潮聲,每一個人想著自己的將來,也許想著「白色的胴體」,也許是「黑色的翅膀」。 一個在陸地上,一個在海裡,兩者對他們的心靈皆有極大的誘惑力,混雜攪拌在腦海裡。陸地上的誘惑會衰老枯黃,海洋卻每年燃燒著他們的靈魂,跟他們的祖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