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山口待渡图》,被认为是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此图曾入南宋内府、元内府,后相继为明代项元汴、清代耿昭忠、索额图和清内府收藏,民初被末代皇帝溥仪挟逃出宫,今藏辽宁省博物馆,是一件流传有序的 国宝。 明代董其昌此卷的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元代鉴定家柯九思在卷后题:“右董元...
《夏景山口待渡图》描绘江南夏季的山水景色,只见峰峦层层远去,河面碧波荡漾,远处草木蒙茸,水气若蒸,岸边芦苇丛生,近处岸坡错落,绿树成荫。在河流旁,一渔翁肩扛鱼网和鱼篓沿岸徐行。江面一渡船行至江心,而垂柳纤纤的渡口,二客官在等候待渡,对面渡口之凉亭也隐隐若现。整个画面宁静中见动势,既...
夏景山口待渡图赏析中国山水画赏析:夏景山口待渡图由于部分图片较大,建议视图中选择“大纲”或“web版式”,以取得最佳观看效果。夏景山口待渡图 五代 董源此图为描绘江南氷乡的山水长卷。画几列平缓的山坡在浩渺的江水和云雾环绕中隐现出没的空旷景色。整幅画面构图开阔,气氛平静旷远,画家以长披麻皴画坡石,用细...
《夏景山口待渡图》遵循这一贯律,却也有着著画之人的独特视角:画中被浩淼烟水萦绕的蜿蜒洲渚,似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其间渔人撒网,农人耕作,也悠然得其乐,但他们都不是画中主题,唯有卷末似乎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着青冠红衣的官客,却成了著画者心灵的寄托:他欣赏这里,所以他乘船来到这里,可似乎还有尘世中未...
《夏景山口待渡图》描绘的重点是坡岸寂寂、垂柳纤纤的送别场景。笔者猜想,这或许表现的是折柳送别的风俗。画中的渔人与船客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情趣,使画面更加真实生动、亲切有趣。画中的人物虽然小,但较符合整个画面的比例。可见,画家在构思此图时就有表现当时社会送别风俗之意。当然,假若我们把画中的人物去掉,只...
欢迎收听中外经典名画、雕塑赏析的类最新章节声音“13《夏景山口待渡图》董源(五代)- 中国名画欣赏(十三)”。每天两分钟,赏名画,听艺术!本节目使大家每天花费两分钟左右的碎片化时间,就能够感受一幅名画的魅力,了解其中的鉴赏要点,为生活增添情趣...
辽宁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不这么看,他说的理由是:此图“自有起迄,首尾完好”,而且二图有所不同——《夏景山口待渡》的 “具体描绘”要比《潇湘图》“复杂得多”。他还认为,末代皇帝溥仪“携逃董氏作品好几件,以这件《夏景山口待渡图》最具代表性”。
《夏景山口待渡图》中沙滩、山坡、近山、远山的画法有别,近树、远树、灌木、柳树、芦苇、竹丛的画法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组合有节奏、有变化,又十分的和谐,真可以称作一首视觉的“交响曲”。值得重视的是,这些画法笔墨,都与江南风光的特点很合拍,那么,是江南山水孕育了它们,还是它们创造了山水的江南风格呢?两者...
《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是清代大画家王翚的山水佳作,该卷模仿五代画家董北苑的传世山水长卷《夏景山口待渡图》,笔墨酣畅淋漓、气势恢宏,展现出来王翚晚年熟练、高超的绘画技法。卷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尾款识:“康熙岁次甲申春正海虞王翚临。”“康熙岁次甲申”即康熙四十三年,为公历1704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