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赵东元三次荣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03)、全国劳动模范 (2005)、复旦大学校长奖(2007)、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14)等荣誉,2016年获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2018 年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2021年全国杰出专业...
/ EcoEnergy 张威,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副研究员,2020年于复旦大学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赵东元教授和李伟教授,研究方向为低维介孔材料的可控负载及其能源催化应用研究。 李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孔及纳米结构材...
据此,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和李伟教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杨为民院士合作报道展示了通过一种新的限制逐步结晶方法制备包含Fe3O4胶体核的核-壳结构单晶沸石。通过设计一个受限的纳米腔,锚定成核位点,并执行逐步结晶,作者成功地将胶体纳米颗粒(CN...
赵东元院士:大部分科学成果,都是年轻人做出来的 #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荣获2024年度陈嘉庚化学科学奖。他长期致力于功能介孔材料合成的研究,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思想,创制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发明了20余种以复旦大学命名(FDU系列)的介孔分子筛。发表#SCI 论文800余篇,论...
周末周刊:您办公室隔壁的陈列室还保存着不少学生的论文草稿和实验笔记。近年来您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其中不少毕业后去了内蒙古大学工作,有点出人意料。 赵东元:内蒙古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但因为地理原因发展比较慢,需要帮扶。因此,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在校级层面建立了联系。
然而,在高电流密度下,基于介孔碳质复合材料的Zn-空气电池表现出快速的性能退化和较差的循环性能/稳定性,对其在电化学能源技术中的实际应用构成了重大障碍。基于此,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一锅法”合成多层顺序组装的介孔Mo2C/C微球,并通过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超高功率密度以及有前所未有的ORR催化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自称“造孔之人”,“相当于拿个凿子,在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造孔”。研究多孔材料多年,他养成了一种职业病——但凡看到什么材料,都想把它打成孔。各种“异想天开”,也成为他科研工作的动力和源泉。3日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李伟教授等...
鉴于此,复旦大学孔彪教授和赵东元院士、江雷院士合作利用海水和淡水之间的渗透能直接生成氢气。通过串联高性能离子交换膜和电催化电极,该设计可收集渗透能并驱动制氢。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盐度梯度条件下,该集成装置在超过12天的时间内显示出超过300 l m-2h-1的稳定碱性氢进化率。该研究为利用可再生资源制氢提供了一...
近日,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赵东元院士,赵再望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单胶束”工作基础上(Advanced Materials, 2021, 33, 210082;Science Advances, 2022, 8, 19;J. Am. Chem. Soc., 2022, 144, 11767),利用双乳液定向胶束组装方法,首次合成了一种新型、非对称的超薄单层介孔纳米片。在这种不对称的二维结构...
复旦大学赵东元/李晓民团队Nature Chemistry:介孔材料,再获突破! 纳米人 · 2023/04/18 论文 论文标题:Emulsion-oriented assembly for Janus double-spherical mesoporous nanoparticles as biological logic gates 作者:Zhao, Tiancong, Chen, Liang, Liu, Minchao, Lin, Runfeng, Cai, Weiluo, Hung, Chin-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