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首席专家杜晓帆,来到阿来书房登上名人大讲堂,以《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为题,结合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遗产,分享他所观察、研究、思考的关于文化遗产的种种现象、问题,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又如何影响人的发展方面,...
《第五回東アジア紙文化財保存修復国際シンポジュウム報告書》九州国立博物館出版 杜暁帆 2014年2期 《试论<威尼斯宪章>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刘曙光、杜晓帆 大会报告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课题”,飞鸟之谜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国际贡献公开学术会议,日本朝日新闻社主办2008年4...
在杜晓帆看来,文化遗产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活在当下的过去。文化遗产教会人们去热爱和对话,有了热爱,过去就有了生命力,有了对话,就对文化多了一分理解。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首席专家杜晓帆图据受访者 在讲座中,杜晓帆将结合不同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孙桥中学特邀复旦大学杜晓帆教授来校开讲2023年9月13日,在孙桥中学阶梯教室中,我校八年级学生有幸聆听一场由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杜晓帆教授主讲的《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
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刘岱松 摄 杜晓帆认为,作为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移动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因此更应该关注文物本体而不是文物“留影”。 “大足石刻经历的岁月巨变,这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看不到的。”杜晓帆表示,石窟寺文化作为遗产,目前越来越多进入大众视...
长期以来,杜晓帆都在反复提及“人核心”理念,也是他所一直强调的——“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在他看来,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人类的过去,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而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十年光阴中,杜晓帆也在不断呼吁,文化遗产保护是全民性的工作,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出任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八任会长 8月10日至13日,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第八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札幌市北海道大学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中国、蒙古等国的360余位文物保护专业人员齐聚一堂,就木质文物、纸质文物、石质文物、...
杜晓帆 最高学历: 日本神户大学 博士 研究领域: 文化遗产保护 教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文化遗产研究专题》 学习工作经历: 1984年7月南开大学博物馆学历史学学士 1996年3月日本神户大学 艺术史文学硕士 1999-年9月日本神户大学 文化构造文学博士 1984-1991甘肃省博物馆馆员 ...
复旦大学教授杜晓帆指出,自然遗产会越来越少,但文化遗产还会不断更新,因此对世界遗产数量设定上限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按照早期的世遗标准设定的话,很多人认为世界遗产应该有一个上限,达到一定数量就应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