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教授简介: 张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2008年获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赵东元院士)。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导师:美国两院院士Galen Stucky教授)。2010年8月通过复旦大学人才引进计划加入复旦大学化学系,2012年协调成立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
张凡教授简介: 张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2008年获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赵东元院士)。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导师:美国两院院士galenstucky教授)。2010年8月通过复旦大学人才引进计划加入复旦大学化学系,2012年协调成立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
《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2022年5月30日以《深组织光学传感》“A Deep Tissue Optical Sensing”为题发表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受邀撰写的评述文章。 张凡课题组总结前期研究进展,特别结合2022年5月30日《自然.纳米技术》在线发表的麻省理工学院(MIT)Michael Strano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
2022年12月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题型推理判断数量关系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总分得分卷I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1.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是()。 A.与公办学校具有...
1.专业背景为化学, 材料学,生物学,光学,熟悉光学,微流控方向的应聘者优先考虑; 2. 良好的口头及书面(中英文)表达能力; 3. 工作努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 10-20万年薪;(根据本人背景及工作业绩评定薪酬级别),复旦大学提供条件优越的住房。 联系人: 张老师 联系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205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课题组开发出一系列高稳定性且发射波长大于1000nm的近红外二区小分子荧光染料,实现了活体小动物淋巴循环的高分辨率长时间成像。同时利用染料之间的能量共振转移(FRET)作用实现了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原位检测,有望为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论文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
近日,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提出将近红外荧光寿命成像技术运用于活体多重检测当中,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肿瘤精准诊断方法。该研究工作以Lifetime engineered NIR-II nanoparticles unlock multiplexed in vivo imaging (荧光寿命工程化的近红外第二窗口纳米颗粒解锁活体多重成像)为题,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期刊(Nature Nanotec...
近日,我系张凡教授研究团队(http://nanobiolab.fudan.edu.cn/)和药学院雷祖海青年研究员(https://www.x-mol.com/groups/Lei_zuhai)利用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成像的优势,开发一种碱性和H2O2/ONOO-双重激活的NIR-II荧光探针,并且尝试了膀胱和结肠等炎症的无创诊断。该探针利用硼酸酯荧光探针响应过程中,醌甲基...
针对上述问题,张凡教授研究团队设计了以Er3+作为发光中心的、双界面结构镧系纳米颗粒 (Er-DINPs:α-NaYF4@NaErF4: x%Ce@NaYbF4@NaErF4: x%Ce@NaYF4),通过平衡Yb3+的敏化作用及Ce3+的促进交叉弛豫作用对 Er3+荧光强度和寿命进行调节,成功实现了Er3+近红外二区下转换(1525 nm)荧光强度增强和荧光寿命可调的...
近日,我系张凡教授研究团队(http://nanobiolab.fudan.edu.cn/)基于近红外二区(NIR-II)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构筑了一系列pH值检测转换点可调的比率型荧光探针用于活体肿瘤微环境pH值的动态可视化监测。相关研究论文“NIR-II pH Sensor with FRET Adjustable Transition Point for In Situ Dynamic Tumor Microe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