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自然时效、热时效和振动时效。1.自然时效是最古老的方法,它是把构件置于室外让其经过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的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是却较大地提高了工件的松弛刚度,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
诉讼程序时处理劳动争议的最后一道程序。以我国《劳动法》及《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政策性问题的复函》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即未经仲裁的劳动争议,法院将拒绝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理。
铸件的时效处理是指将已经固化完成的铸件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再次固化,达到改善组织和性能的目的。时效处理可以使铸件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应用广泛。 二、作用 时效处理可以改善铸件的组织和性能,提高铸件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指标,从而使铸件...
质量部门接到上报后,2小时内由质量工程师带队到现场复判。评估维度包括缺陷严重度(致命/严重/一般)、影响范围(单件/批次/全流程)、风险等级(停工风险/客户投诉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将问题分为A/B/C三级:A级需4小时内启动紧急处理,B级8小时内制定方案,C级24小时内完成分析。处理时效与责任划分 A级问题由...
时效处理和回火都是对材料进行调节性能的热处理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 1、应用场景不同:时效处理通常用于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而回火主要用于淬火后的钢材。 2、处理目的有差异:时效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状态,如提高强度、硬度、韧性等,而回火的目的是为了在保持一定硬度的情况...
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
常见的时效处理有4种;高温时效、低温时效、热冲击时效、振动时效。 ①高温时效:将工件经3~4h的时间均匀地加热到500°C~600°C,保温4~6h后以每小时20~50°C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到100~200°C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一般适用于毛坯或粗加工。 ②低温时效:将工件均匀的加热到200~300°C,保温3~6h后取出,在空气...
一般来说,时效时间在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例如,对于某些铝合金,推荐的时效时间可能为8-24小时。 四、科学依据与实验验证 热处理时效的温度和时间设定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金属学原理、相图分析以及大量的实验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时效处理进行实验,观察其微观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
【名词解释】时效处理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时效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如低碳钢等)经固溶处理,从高温淬火或经过一定程度的冷加工变形后,在较高的温度或室温放置保持其形状、尺寸,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地讲,经过时效,硬度和强度有所增加,塑性韧性和内应力则有所降低。 含碳较高的钢,淬火...
钢件热处理时效工艺是将钢件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经过适当的冷却工艺,以达到改善钢件的组织与性能的目的。这种热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钢件的生产制造和后续加工中。 二、热处理时效工艺的流程 1.加热温度的控制:钢件加热温度是影响热处理时效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