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算备选方案中成本额较高的方案与该方案之间的增量效果-成本比,如果增量效果-成本比大于或等于基准效果-成本比(△B/△C≥1),则表明用增量成本所换取的增量效果是经济的,此时,可剔除较小成本额方案,保留较大成本额方案。接着用保留的较优方案与剩余方案依次类似比较,最终保留下来的方案就是最经济的方案。 反馈...
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简称ICER)是一种经济评价方法,它主要用于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用于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或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的公式如下: ICER = 增量成本 / 增量效果 这里的具体解释如下: 1. 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是指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干预措施或治疗...
那来算算这个增量成本效果比哈。增量成本就是方案乙的成本减去方案甲的成本,也就是500 300 = 200块钱。增量效果就是方案乙降低的血压值减去方案甲降低的血压值,即15 10 = 5mmHg 。增量成本效果比就是200÷5 = 40块钱/mmHg 。 这说明了啥?就是说如果想通过选择方案乙来多降低1mmHg的血压,那就得多花40块...
在医药经济学评价中,目前通用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指标是“增量成本效果比”,英文为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简称为ICER。ICER的计算公式并不复杂:两个医药技术选项1和2,将其成本的差值除以健康结果的差值。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成本_A-成本_B)/(产出_A-产出_B)ICER的直观含义,就是...
ICER是增量成本效果比,将其与阈值比较以判断医药技术1和2的经济性,实质上就是在比较某阈值下两种医药技术的净收益。净收益较高者具有经济性,而被放弃选项的净收益就是机会成本。这是经济学配置稀缺资源的基本思路,也是计算ICER的本质。 所以,若以后再有人问起:为什么要算增量成本效果比?就可以潇洒的回答:因为,我...
药物经济学的核心评价准则是增量分析(incremental analysis),即计算干预措施与对照措施的相对成本和产出的之差的比值,也就是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 efffective ratio, ICER)。 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新药 vs 老药)的成本和效果时,会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不考虑成本或产出相等的情况),这些结果可以用成本产出平面...
1月11日晚间,健帆生物发布《关于公司HA树脂血液灌流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成果摘要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告显示:“长期应用HA树脂血液灌流联合常规血液净化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0.8万元/健康调整寿命年”。 增量成本效果比公式为:ICER=(C2-C1)/(E2-E1)=C/E ...
用成本-效果比指标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时,可能面临的比较结果有多种,下列哪种情况需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A.成本不同,效果相同B.成本较低,效果较好C.成本较高,结果随
增量成本–效果比 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是2014年公布的药学名词。定义 将不同的医疗干预措施进行对比时,一种干预措施相对于另一种干预措施增加的成本与相对增加的效果的比值。出处 《药学名词》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