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结构变形的柔性缓冲机制 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存在的材料差异(混凝土框架与砌体),导致两者在温度变化、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同步变形。斜砌形成的45°-60°三角形空隙 ,为墙体沉降预留了8-12mm的弹性空间 。实测数据显示,采用斜砌工艺的墙体,沉降裂缝发生率可降低67% 。施工控制要点:砌筑至梁底预留170-200...
1 填充墙中顶砖斜砌是为了使墙体顶部更 密实,抹灰后不易开裂,斜砌能更好的挤紧与梁的缝隙,而平砌的效果并不好。 2 就施工角度来说,45——60度这样砌法更加 方便施工。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是平砌的话,不会层高就正好满足砖墙皮数的整数倍,那砌到顶层时就很难操作。 3 在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墙柱为承重...
传统的顶砖斜砌工艺,由于无法确保砌体与主体结构的紧密结合,导致连接处开裂问题频发。而采用防腐木楔结合膨胀混凝土或砂浆的顶部塞缝工艺,则有效解决了交接处的裂缝问题,成为了一种更为可靠的施工方法。斜砌施工方法 在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的空(缝)隙施工中,除了塞缝工艺外,斜砌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法。然而,...
斜砌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施工工具或复杂的技术,青庭装饰的普通泥瓦工经过短期培训就能熟练掌握。而且,斜砌能够有效利用砖块,减少材料浪费。由于斜砌时砖块的排列方式,在墙体顶部形成了一个相对规则的空间,便于后续填充和处理,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以青庭装饰的一个酒店装修项目为例,与平砌后再进行复杂的缝...
·首先,斜砌能显著提高墙体顶部的密实度,有效压实墙体与梁、板间的缝隙,减少抹灰后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其次,斜砌砖块能更好地适应墙体的自然收缩或沉降,随着变形进行调整,降低墙体因变形开裂的风险。·此外,斜砌施工方便,能应对填充墙顶部不平整的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斜砌还能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
过去,传统的做法是采用顶砖斜砌,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确保砌体与主体结构的紧密结合,导致连接处经常出现开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推荐使用塞缝工艺,该工艺通过使用防腐木楔结合膨胀混凝土或砂浆进行填塞,从而有效避免了交接处的裂缝问题。斜砌施工方法 在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的空(缝)隙施工中,过去常采用...
墙体顶部斜砌的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8~12mm。这是为了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同时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在墙体砌筑过程中,特别是当填充墙砌至梁、板底时,通常会预留一定的空隙,静置一段时间(如14天)待墙体沉实后,再进行顶部空隙的斜砌。斜砌的角度一般控制在45~60°,这样可以更好地挤紧砌块,提高墙体的密实...
对比这两个规范发布的实施时间,按照工程行业的规定,设计文件和图集规范都是以最新的发布的为准,即以《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为准,对该图集中6.8条的理解:砌体砌筑完后,砌体的变形稳定差不多需要7d左右,在此之后应至少再间隔7d后把顶部的空隙补砌挤紧,这样两者相加就是7d+7d=14d,也就符合...
依据国标《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完成后的14天内进行。然而,该规范并未明确规定顶部的具体施工方法。目前,常见的两种施工工艺分别是斜砌和塞缝。传统的施工工艺是采用顶砖斜砌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能确保砌体与主体结构的紧密结合,...
填充墙顶部施工:塞缝取代斜砌! 依据国标《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但未对顶部做法做出具体要求,目前有两种施工工艺:斜砌和塞缝。 传统工艺是顶砖斜砌,但是并不能有效地实现砌体与主体紧密结合,连接处开裂问题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