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的“功勋树”。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史 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 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精神锻造史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 塞罕坝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7年7月12日,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2021年8月23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望海楼(无人机照片)。
世界最大人工林场缔造“绿色奇迹”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曾经是茫茫荒漠。上世纪60年代林场成立,来自18个省份的127名大中专生与原有3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在此接续奋斗。目前,塞罕坝的森林面积达115万亩,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并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经历过失落与怨言,赵福州夫妇最终选择留下,用40年的岁月重复着瞭望与报告的工作,成为塞罕坝的“守护之眼”,默默注视着广袤的林海。他们的坚守,与塞罕坝一同度过了创业的艰难时期,也见证了这片“绿色奇迹”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历程。随着望海楼的层数不断攀升,从两层到三层,再到如今的五层,赵福州的视野...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应运而生。这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共同组成的369人创业队伍,成为了塞罕坝的第一代护林人。他们在这片曾经的沙地荒原上,开启了改天换地的森林再造之旅。△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初期,建设者们居住的简陋窝棚。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植树的经验,塞罕坝...
于士涛也渐渐懂得这片被称为“人间奇迹”的林海是在怎样的信念下培育的在老塞罕坝人的言传身教下于士涛潜心钻研育林技术每天早出晚归走遍了林场的每一块林地从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毕业的妻子付立华也和他一起在这里扎根经过一年的努力造林成活率终于达到95%以上由此,塞罕坝林场“石头缝儿里栽种绿色”的二次创业正式开...
种树、守林、护林,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正在代代相传。如今,许多林场员工的名字都带有“杨”“林”“树”“松”“山”等字,他们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第二代、第三代,接力投身到植树造林的伟大事业中。赵福州的儿子赵东杨也成为了塞罕坝林场的一名护林员。在他上岗前夕,赵福州深情地对儿子说:“你爷爷...
今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60周年。从一棵“功勋树”到百万亩苍翠林海,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绿水青山,自1962年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以三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今天的《有数》,带你了解塞罕坝机械林场“绿色奇迹”!策划:...
塞罕坝林场:绿色传奇的世代相传与永恒守护此外,塞罕坝林场的绿色传奇不仅在于其壮观的自然景观,更在于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坚守。从最初的艰难创业,到如今的繁荣兴盛,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奋斗。然而,正是这份对绿色家园的执着与热爱,让塞罕坝林场得以世代相传,并持续创造着绿色奇迹。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河北省最北端,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毗邻。昔日,这里黄沙漫漫,遮天蔽日,飞鸟无栖树,荒漠景象触目惊心。然而,经过60余载的不懈努力,塞罕坝人凭借坚定的信念与勤劳的双手,将这片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书写了一部绿色奇迹的篇章。守林之路,道阻且长。自...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河北省最北端,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相邻。昔日,这里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之地。然而,经过60余载的不懈努力,塞罕坝人将这片荒漠成功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林,书写了一段绿色传奇。守林之路,道阻且长。自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以来,这片广袤的林海便未曾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