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经过三代林场人的艰苦奋斗,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的巨变()①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②说明人类应该避免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利用③体现了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④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追求人与...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上演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半个多世纪以前,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森林茂密、牛羊成群、水鸟嬉戏、鱼翔浅底的塞罕坝,拥有世界上面
经过三代林场人的艰苦奋斗,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的巨变( )①为世界可持续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的成功经验让这样的“人间奇迹”得以复制。1999年启动的“再造三个塞罕坝”工程,已经在河北承德御道口、千松坝、张家口塞北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有效遏止了浑善达克沙地沙尘南下。10月11日,蓝天白云下的一片林区里,林场设计院的测量人员正为样方里的树木进行胸径测量,为今冬明...
“老一辈种树是非常困难的。那个时候天气恶劣,气候特别冷。他们吃住都在山上,带着干粮,吃雪水,一去就十多天、一个来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营林科副科长袁中伟是第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回忆起老一辈林场人的不易,他感慨不已,“就靠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把树种活。”从一棵树到五亿多棵树,从一望无际的荒漠到...
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奇迹三百多年前的塞罕坝林木葱郁、水草丰美。自清同治二年始,清政府在此大规模伐木垦荒,植被被破坏殆
从1962年开始,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时间,将这片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高岭改造成为115万亩、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从一棵树繁衍出一片“海”,每棵树的年轮都见证了塞罕坝的成长,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从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拓荒先锋到一代又一代久久为功的造林人,从老一代塞罕坝...
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海 孙增武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历史上是一处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还曾是皇家狩猎之所。然而,自清末起,由于人们肆意围猎、乱砍滥伐、开垦田地、放火烧荒,塞罕坝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逐渐变成...
工人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内运输苗木。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塞罕坝林场职工试图剪去新培育的树苗根部。 新华网 郭香玉 摄 游客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湖景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工作人员在塞罕坝机械林场采集数据。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功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