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
基数与序数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这两个方面。 自然数是等价的有限集合的标记,它可以表示一个集合中元素数目的多少,同时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是有序的,所以它还能够给集合中的元素进行编号。 举例如下: 比如说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同学们排队报数,如果最后一个同学报数为45,那么既可以表示...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第6棵”中的“6”是指第6棵那一棵树,而“有6只鸟”中的“6”则表示那棵树上鸟的总只数。对于第二小问则突出强调了序数在表示物体位置中的重要作用。 基数与序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彼此互通,共同反映了离散事物的记数特征。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二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即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大小来表示,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
数可以分为基数和序数,所谓基数就是指表示物体数量多少的数,而序数则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下来的第几第几。 1,2,3这种有限的数字既可以作为表示数量的基数,也可以作为表示第几第几的序数。 在有限的范围之内,…
3.9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比较是【微观经济学】18小时精讲微观经济学|微观期末高分|考研第一轮复习|期末突击【慕课】的第20集视频,该合集共计22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定义,基数:序数κ称为基数,若对任意序数λ<κ都有|λ|<|κ| 注意,这里的<是我们上文所指的那个小于,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数的小于。另外这个定义的意义前文也说明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整数集所对应的序数是基数,而有理数集对应的序数不是。 显然,等势类在上述这个偏序的定义上,是有完全序的。详细的数学语言...
1、基数含义:基数在数学上,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2、序数含义:集合论基本概念之一,是日常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数的推广。序数概念是建立在良序集...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是基数效用论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用基数 ,也就是用 1 , 2, 3, 4 等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序数效应论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的,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因此 ,经济学家们...
这种关于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计算和进行比较的理论,就叫基数效用论。它主要采取边际效用分析法,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边际分析法就是用边际效用这个概念来分析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消费者如何实现均衡。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就是最后一元钱无论购买哪种商品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