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的历史是一个跨越了文化、政治和学科边界的历史。《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这个定义也是一本书名,该书出版于1948年,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维纳的历史照片和文件陈列在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的大厅里,这些历史资料的展厅离我的办公室不远。维纳在...
根据本杰明·彼得斯(Benjamin Peters) 的历史考证,在1952年,苏联的控制论研究领军人物之一基多夫(他同时也是前文提到的那位苏式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于苏联的一家涉密图书馆第一次读到了维纳的重要著作《控制论》,并深为其观点所折服(当时此书在苏联...
在苏联的语境下,“控制论”这一术语不仅包括了反馈控制和信息论等一系列起始概念,还包括了对机器、生物有机体和社会中的“控制和通信”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的整个领域。通过将控制论和计算机学紧密联系起来,以及利用计算机作为“客观”的真理诉说者的大众形象,苏联控制论...
在彼得斯的书中,第二章致力于讨论「经济控制论」,其中包括对苏联经济理论家的分类,他们分为三组:正统派,他们认为改革是多余的;自由派,他们主张引入市场机制;以及控制论者认为改革的基础是技术突破。 控制论者的主要领导者格卢什科夫认为,如果我们认为市场不可靠,那么我们就需要估算供需平衡,这需要使用巨型计算系统。...
苏联系统的逻辑迫使数字社会主义的潜在受益者——从国家最高领导层到普通工作者,在短期内抵制任何变化。控制论研究所主动而有远见的人们、来自其他领域的改革者……他们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是不够的。 因此,到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有了成千上万个不同的计算中心,而没有自己的互联网。
基托夫认为控制论可以保证新的独裁者不会出现。 只是红书计划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其主要是为军事防务服务的。 不过基托夫同时也认为,在夜间军队休息时,民间组织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计算经济计划。 基托夫认为专为军事对抗美国设计的计算机,也可以用于普通数据的实时处理,可以让苏联的经济计划做到每日精确。 不过基托夫写给...
需要承认的是,在战后时期中,自由派的语境里、以及实际上在所有现代的科学著作中,一次又一次完全是尤为积极地把一个已经记不清了的假说强加于人,这个说法是:据称,在斯大林晚年的时代,控制论也被打成了一种类似于是反动的伪科学的邪说——这种控制论在战后的形成和发展传统上是与著名的美国哲学家、数学家诺伯特·...
1959年,基托夫写信给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个名为「红书(Краснаякнига)」在基托夫看来,控制论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所使用的语言,在该计划中他建议互联网应主要用于解决防务问题;但夜间当军队休息时可以由民间组织进行经济计划;但这项计划逐渐被遗忘。后来被一项大型互联网乌托邦计划所取代;这计划便...
这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界对美国控制论思想的批判中非常流行的观点。他们认为控制论是“机械主义”的“反动的伪科学”,企图以智能机器人取代工人。而这在今年年初破圈的电子游戏《原子之心》(Atomic Heart)中,则成为了架空世界中的苏联对外输出工业力量的主要方式。
这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界对美国控制论思想的批判中非常流行的观点。他们认为控制论是「机械主义」的「反动的伪科学」,企图以智能机器人取代工人。而这在今年年初破圈的电子游戏《原子之心》(Atomic Heart)中,则成为了架空世界中的苏联对外输出工业力量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