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碑》全称《唐缙云县城隍庙记》,是李阳冰担任缙云县令时,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篆写刻石的。寥寥八十六字,记叙祷雨、迁庙两件大事,言简而意明。 现存于缙云县博物馆碑廊,碑高1.65米,宽0.79米,厚0.17米,字径7×11厘米。设碑座。正文共86个字,自右至左直书8列,字体篆书。落款2...
所属专辑:经典篆书原文 声音简介 李阳冰《城隍庙碑》 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之。风俗水旱疾疫必祷焉。有唐乾元二年秋,七月不雨,八月既望,缙[jìn]云县令李阳冰躬祷于神,与神约曰:五日不雨,将焚其庙。及期大雨,合境告足。具官与耆[qí]耋[dié]群吏,乃自西谷迁庙于山巅,以答神休。
若是,则城隍庙碑记之作,非为一乡一邑而言,直可探千古礼意矣。董其事者,州同知陈尚志、田廷琳、谭信、郭耀章,诸生陈翠,监生王尔杰、谭宏。其余蠲赀助费者甚夥,俟他人摹勒碑阴,寿诸永久,余亦未敢惜笔墨焉。
新修城隍庙碑记 乾隆十七年,岁在横艾涒滩、月在蕤宾,知潍县事板桥郑燮撰并书; 一角四足而毛者为麟,两翼两足而文采者为凤,无足而以龃龉行者为蛇,上下震电、风霆云雷,有足而无所可用者为龙。各一其名,各一其物,不相袭也。故仰而视之,苍然者,天也;俯而临之,块然者,地也。其中之耳目口鼻手足而能言...
《城隍庙碑》又称《缙云县城隍庙记碑》,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唐乾元二年(759)刻,李阳冰为本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撰并书。篆书8行,行11字,在浙江省缙云县。宋宣和间方腊造反,刀兵所及,碑石断裂,文字残缺。现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