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圈的视角,如果称大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为中心化,向周边地区漂移为去中心化,那么,霍华德预言的是去中心化态势。 但是,世界城市演进的历程表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其实是城市演进的一体两面,雄起雌伏,有时候是中心化压倒去中心化,或去中心化压倒中心化,有时候...
在当代城市理论中,有两个广受关注、相互影响的课题:一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中心化”,二是城市的“数字化”。前者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城市群建设日益成为城市化新阶段的特征;后者是指通过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数字治理,推动城市生活的数字化、智能化。具体而言,这两个课题主要针对的...
他在文章中认为,“都市圈不仅完成了国家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最后一块战略拼图,而且,在这一框架下和平台上,还将直接助力国家在新基建、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中心城市、产业新城等领域的战略投资的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 然而,从现实来看,除了长三角之外,我国的都市圈发展得并不顺利,粤港澳大湾区蹒跚起步,京津冀协同发...
城市多中心化是指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再以单一中心区域为核心,而是形成了多个核心区域,包含了多个城市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等,这些中心区域之间形成了互相支撑、互相依存的关系。这种发展趋势是由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因素推动的。城市多中心化的出现带来...
因此,城市需要更新, 需要有机地生长。 重庆龙湖提出的“打造中心化城市生活圈”理论,将城市的未来之路——扩张与集聚,进行了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演绎。 相信待其集群化发展的思路日益明晰后,重庆这座城市的发展将上升到集聚化程度更高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 文/蓝娅莉...
迈出城市中心“全域中心化”新步伐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1月31日上午,佛山市禅城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区长盘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禅城区要聚焦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重大跨越,坚定不移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佛山之心”,奋力推动“六最”现代化禅城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为...
文化、技术、资本、政治四重逻辑彼此交织,形塑了当今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样貌,也决定了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特质:总体建构下的自生自发过程;对稳定及超稳定极端偏好;中心化或极化现象长期存在。这些特质又孕育了我国城市社会发展中社会结构上空间日益区隔、基于虚拟空间的社会关系重构、生态逻辑凸显并日渐重要、溢出效应内部...
7月27日,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建成区域经济、消费、医疗、教育、应急“五大中心”,聚焦重点任务、抓住重要方面,把各项任务进一步具体化、项目化,明确提出要使衡阳城市综合承载力、区域吸引力、经济辐射力、示范...
这不仅体现了深圳全域中心化的特点,即城市主中心与郊区次级中心并存,也提升了郊区次级中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这一布局是对特区一体化建设近10多年来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随着外围副中心与中心城区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城市中心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在都市核心区概念已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城市中心的功能不再仅仅局限...
最近中国正经历一场重大的疫情挑战,目前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以此背景有文章指出中国不应该继续推行城市化发展,此文中讲到城市化的问题,交通拥堵、医疗、传染病、饮食安全、物价过高等。对此问题笔者表示认同,但中国城市化以及区域中心化发展是时代趋势。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