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目的显然是想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体现出沟通自我与社会的有关“内化”的心理机制问题。具体内容 基本内容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 8个阶段依次为:①婴儿期。年龄从出生到1岁半,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埃里克森认为,新生儿的啼哭、吸吮、视觉反射和肢体动作因皮质的成长...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意志品质。 (3)幼儿期 (4―7岁):主动-内疚;目标品质。 (4)童年期 (7―12岁):勤奋-自卑;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忠诚...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阶段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类一生中心理社会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解决每个生命阶段所遇到的主要冲突或危机的能力。埃里克森将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心理社会危机,这些危机必须得到妥善解决才能促进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百度试题 题目请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信任——不信任 自主——羞怯 主动——内疚 勤奋——自卑 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 亲密——孤独 繁殖——停滞 完美无憾——悲观绝望 反馈 收藏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八个阶段。相关知识点: 力学 功和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重力势能的定义 试题来源: 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八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带有相同的体验领悟内容,这种领悟的重点置于自我人格发展。自我功能发展优略成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失败两种极端,即积极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失败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
埃里克・洪伯格尔・埃里克森 (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 美国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基于对文化和个体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他提出了自己的人格发展理论,即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由此…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根据心理社会危机可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要完成的任务,且具有前后连贯性,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每一阶段都有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则会逐渐发展出健全人格,否则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人格。